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水力旋流器的理论发展 | 第12-17页 |
1.2.1 内部流场模拟 | 第12-13页 |
1.2.2 消除内部短路流 | 第13-14页 |
1.2.3 空气柱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4 旋流器器壁边界层的影响 | 第15页 |
1.2.5 旋流器进出口部位流动结构 | 第15-17页 |
1.3 水力旋流器的应用 | 第17-19页 |
1.3.1 与磨机组合使用 | 第17页 |
1.3.2 替代螺旋分级机 | 第17页 |
1.3.3 脱除脉石矿 | 第17-18页 |
1.3.4 尾矿脱水 | 第18页 |
1.3.5 两相流旋流器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试验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7页 |
1.4.1 试验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1.4.2 数据采集 | 第20-23页 |
1.4.3 问题的提出 | 第23-24页 |
1.4.4 试验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4.5 试验研究的思路及方案 | 第25-26页 |
1.4.6 试验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第2章 试验研究 | 第27-39页 |
2.1 旋流器分离原理 | 第27-29页 |
2.1.1 水力旋流器直径D | 第27页 |
2.1.2 柱体高度H | 第27-28页 |
2.1.3 锥体锥角 α | 第28-29页 |
2.1.4 底流口直径du | 第29页 |
2.1.5 进料压力 ΔP | 第29页 |
2.1.6 进料浓度C | 第29页 |
2.2 三相流旋流器分级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2.2.2 零速包络面及内、外旋流的作用 | 第30-31页 |
2.2.3 空气柱对分级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 第三段旋流器选择合适直径的两相流旋流器 | 第32-37页 |
2.3.1 选择两相流旋流器 | 第32-34页 |
2.3.2 选择Ф75 两相流旋流器替代Ф125 三相流旋流器 | 第34-37页 |
2.4 研究目标 | 第37-38页 |
2.4.1 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应用(推广)价值 | 第37-38页 |
2.5 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8-39页 |
2.5.1 改三相流为两相流,用水封箱解决空气柱带来的影响 | 第38页 |
2.5.2 新三段旋流器技术参数的保证 | 第38-39页 |
第3章 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39-46页 |
3.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3.1.1 设备安装、改造 | 第39页 |
3.1.2 72 小时连续试车 | 第39页 |
3.1.3 工业试验 | 第39页 |
3.1.4 条件试验 | 第39-40页 |
3.1.5 投入生产 | 第40页 |
3.2 试机调试、72 小时连续试车及工业试验 | 第40-43页 |
3.2.1 运行参数 | 第40页 |
3.2.2 72 小时连续试机及各项指标数据 | 第40-42页 |
3.2.3 工业试验及产率对比 | 第42-43页 |
3.3 条件试验 | 第43-46页 |
3.3.1 浓度条件试验 | 第43页 |
3.3.2 压力条件试验 | 第43-44页 |
3.3.3 最优条件下不同型号旋流器对比试验 | 第44-45页 |
3.3.4 最优技术参数 | 第45-46页 |
第4章 试验结果 | 第46-48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过的文章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过的专利 | 第53-55页 |
附图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