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铣削加工及铣床论文--程序控制铣床和数控铣床论文

五轴球头铣削加工表面形貌预测与实验分析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1 绪论第6-12页
    1.1 研究背景第6-7页
    1.2 表面形貌概述第7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7-10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1-12页
2 五轴球头铣削数控加工表面形貌仿真及粗糙度预测第12-30页
    2.1 回转面铣刀模型第12-15页
        2.1.1 铣刀回转面模型第12-13页
        2.1.2 铣刀切削刃模型第13-14页
        2.1.3 实例:恒导程球头铣刀切削刃模型第14-15页
    2.2 五轴铣削刃扫掠面精确模型第15-21页
        2.2.1 五轴数控加工运动变换坐标系统建立第15-16页
        2.2.2 刀具偏心跳动第16-18页
        2.2.3 五轴铣削机床主轴空间变换第18-19页
        2.2.4 刀具的空间进给第19-20页
        2.2.5 五轴机床坐标系统变换及扫掠面精确模型求解第20-21页
    2.3 加工形貌预测仿真算法第21-27页
        2.3.1 基于Z-map思想的形貌预测算法第22-23页
        2.3.2 扫掠面离散点云的生成第23-25页
        2.3.3 形貌仿真数据结构的建立与表达第25-26页
        2.3.4 切削状态判断第26页
        2.3.5 表面形貌仿真结果第26-27页
    2.4 加工后表面粗糙度预测第27-30页
        2.4.1 几种常用的表面粗糙度第27-29页
        2.4.2 基于表面形貌模型的表面粗糙度预测第29-30页
3 形貌仿真及粗糙度预测的实验验证第30-44页
    3.1 形貌仿真实验验证第30-35页
        3.1.1 仿真实验参数第30-31页
        3.1.2 仿真结果及实验对比第31-35页
    3.2 表面粗糙度预测实验验证第35-44页
        3.2.1 实验设备第35-37页
        3.2.2 实验方案设计第37-38页
        3.2.3 加工实验与仿真预测结果对比第38-44页
4 加工后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第44-74页
    4.1 基于iSIGHT试验设计的粗糙度仿真预测研究平台第44-47页
        4.1.1 iSIGHT及试验设计模块简介第44-45页
        4.1.2 基于iSIGHT试验设计的平台搭建第45-47页
    4.2 加工后表面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第47-57页
        4.2.1 加工后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第48-50页
        4.2.2 表面形貌及粗糙度仿真的析因试验设计第50-51页
        4.2.3 设计试验的极差分析第51-55页
        4.2.4 设计试验的方差分析第55-57页
    4.3 主效应分析第57-67页
        4.3.1 切削进给率(或每齿进给量)的影响第57-59页
        4.3.2 加工行距的影响第59-62页
        4.3.3 刀轴倾角的影响第62-64页
        4.3.4 刀具径向跳动的影响第64-67页
    4.4 交互作用分析第67-72页
        4.4.1 后跟角与径向跳动第67-70页
        4.4.2 后跟角与切削进给率(或每齿进给量)第70-72页
    4.5 小结第72-74页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80-81页
致谢第81-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相流旋流器在晋宁磷矿回收细粒级矿物中的应用
下一篇:Fe-Cr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