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大豆异黄酮摄入与女性乳腺癌风险关联分析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材料和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1.2.2 数据收集 | 第12页 |
1.2.3 膳食评估 | 第12页 |
1.2.4 统计分析 | 第12-13页 |
1.3 结果 | 第13-18页 |
1.3.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 第13-15页 |
1.3.2 日常膳食中大豆异黄酮及大豆蛋白的摄入情况 | 第15页 |
1.3.3 大豆异黄酮摄入与女性乳腺癌的相关性 | 第15-16页 |
1.3.4 大豆异黄酮摄入对不同绝经状态及BMI的女性人群的影响 | 第16-18页 |
1.3.5 大豆异黄酮摄入与绝经状态、BMI、WC的交互作用 | 第18页 |
1.4 讨论 | 第18-20页 |
1.5 结论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膳食模式与女性乳腺癌的相关性分析 | 第21-29页 |
2.1 背景 | 第21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2.2.1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2.2.2 数据收集 | 第21页 |
2.2.3 建立膳食模型 | 第21-22页 |
2.2.4 统计分析 | 第22页 |
2.3 结果 | 第22-26页 |
2.3.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 第22页 |
2.3.2 四种膳食模式的建立及其依据 | 第22-23页 |
2.3.3 不同膳食模式人口学特征及各类食物的摄入情况 | 第23-26页 |
2.3.4 四种膳食模式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页 |
2.4 讨论 | 第26-28页 |
2.5 结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维生素D代谢相关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联分析 | 第29-47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29-3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3.2.1 研究目标 | 第30页 |
3.2.2 数据收集 | 第30页 |
3.2.3 DNA提取 | 第30页 |
3.2.4 基因型检测 | 第30页 |
3.2.5 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3.3 结果 | 第31-37页 |
3.3.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 第31页 |
3.3.2 VDR及GC各位点的基因型在病例和对照间的分布情况 | 第31-32页 |
3.3.3 VDR及GC各位点的杂合子模型与乳腺癌风险之间的关联分析 | 第32-34页 |
3.3.4 VDR及GC各位点的杂合子模型与乳腺癌风险之间的关联分析 | 第34-37页 |
3.4 讨论 | 第37-38页 |
3.5 结论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综述 膳食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研究进展 | 第47-59页 |
前言 | 第47页 |
1. 膳食脂肪酸 | 第47-48页 |
2. 肉类 | 第48-49页 |
3. 水果蔬菜 | 第49页 |
4. 大豆及其制品 | 第49-50页 |
5. 奶制品及维生素D | 第50-51页 |
总结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