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第一节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9-13页
        一、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研究概况第9-11页
        二、关于农民权益保障研究概况第11-13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13-14页
        一、研究方法第13页
        二、主要内容第13-14页
    第四节 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二章 制度变迁理论概述第15-20页
    第一节 以诺斯为代表的工具理性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第15-16页
    第二节 制度变迁方式理论第16-20页
        一、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第16-17页
        二、强制性度变迁理论第17-18页
        三、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比较及关系第18-20页
第三章 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第20-29页
    第一节 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诱发因素第20-21页
        一、经济体制的改变第20-21页
        二、户籍制度的改革第21页
        三、城市劳动用工制度的改变第21页
    第二节 农民工在自发流动中扮演的角色第21-23页
    第三节 农民工流动创造了制度环境第23-25页
        一、社会排斥问题第23-24页
        二、城市社会的犯罪增加问题第24页
        三、社会结构的改变第24-25页
    第四节 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不足第25-27页
        一、农民工自身方面的缺陷第25-26页
        二、现行的制度安排的不完善第26-27页
    第五节 政府在推行制度变迁方面的优势第27-29页
        一、政府能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实施制度供给,解决制度短缺的问题第27-28页
        二、改变现存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推动制度变迁的良性循环第28页
        三、促进知识存量的积累,增强制度的供给能力第28-29页
第四章 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的对策第29-33页
    第一节 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农民工利益表达行为第29-30页
    第二节 建立正常的、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第30-31页
    第三节 创造有利于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环境第31-32页
    第四节 适时的推动制度变迁,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4页
致谢第34-3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35-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山第二核电厂二回路水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