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3 秦山第二核电厂二回路水化学相关系统和工艺流程简介 | 第10-11页 |
1.4 秦山第二核电厂二回路水化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1.4.1 秦山第二核电厂二回路水汽系统主要的水质参数 | 第11-12页 |
1.4.2 秦山第二核电厂二回路水化学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4.3 二回路水化学管理目标 | 第13页 |
1.5 压水堆核电机组与常规火电机组二回路水化学管理的比较 | 第13-14页 |
1.6 核电厂二回路水化学管理的长远意义 | 第14-15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蒸汽发生器水质――二回路化学管理的核心 | 第16-24页 |
2.1 蒸汽发生器的功能 | 第16页 |
2.2 蒸汽发生器的特征 | 第16-19页 |
2.3 蒸汽发生器的水化学管理历史 | 第19页 |
2.4 减少和降低蒸汽发生器内部结构腐蚀 | 第19-20页 |
2.5 水化学管理对蒸汽发生器寿命的重要意义 | 第20-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秦山第二核电厂二回路水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4-41页 |
3.1 秦山第二核电厂二回路水质主要问题 | 第24-29页 |
3.1.1 WANO 化学指标远远高于WANO 中值 | 第24-26页 |
3.1.2 蒸汽发生器排污水杂质离子含量偏高 | 第26-27页 |
3.1.3 阳离子电导率高 | 第27-28页 |
3.1.4 二回路腐蚀产物较多 | 第28-29页 |
3.2 引起二回路水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9页 |
3.2.1 鱼刺图 | 第29-30页 |
3.2.2 凝汽器本体 | 第30-32页 |
3.2.3 凝结水系统 | 第32页 |
3.2.4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 | 第32-36页 |
3.2.5 给水系统 | 第36-37页 |
3.2.6 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 | 第37页 |
3.2.7 蒸汽发生器 | 第37页 |
3.2.8 检修过程引入杂质 | 第37-38页 |
3.2.9 大修后启动阶段的水质控制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秦山第二核电厂二回路水质问题对策 | 第41-59页 |
4.1 针对凝结水精处理系统(ATE)出水水质不良的对策 | 第41-47页 |
4.1.1 影响系统出水水质的原因分析 | 第41页 |
4.1.2 混床树脂再生系统改造前的对策 | 第41-42页 |
4.1.3 混床树脂再生系统改造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42-45页 |
4.1.4 混床树脂再生系统改造方案 | 第45-46页 |
4.1.5 混床树脂再生系统改造方案实施及效果评价 | 第46-47页 |
4.1.6 针对精处理混床漏树脂的对策 | 第47页 |
4.2 针对二回路补水引起阳电导率升高的对策 | 第47-48页 |
4.3 针对腐蚀产物的对策 | 第48-54页 |
4.3.1 改进二回路水汽系统的材料状况 | 第49-50页 |
4.3.2 提高pH 降低FAC 速率 | 第50-51页 |
4.3.3 根据pH 控制需要选择合适的调节剂 | 第51-53页 |
4.3.4 凝汽器热阱增加磁栅过滤器除铁 | 第53-54页 |
4.3.5 大修期间的水汽系统保养 | 第54页 |
4.4 大修后机组启动期间二回路水质控制措施 | 第54-58页 |
4.4.1 保证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全流量处理净化 | 第54-55页 |
4.4.2 改进凝结水和给水回路的冲洗方式 | 第55页 |
4.4.3 增加主给水泵和净凝结水泵及其上下游管道冲洗 | 第55-56页 |
4.4.4 调整系统冲洗死角的换水时间 | 第56页 |
4.4.5 调整汽水分离再热器和高加疏水切换时间 | 第56-57页 |
4.4.6 优化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的运行方式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59-61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