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城市公交行业民营化的理论视角 | 第18-39页 |
第一节 几个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一、城市公交车的界定——准公共产品 | 第18-19页 |
二、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混合提供 | 第19页 |
三、民营化的概念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城市公交行业民营化分析 | 第21-39页 |
一、民营化理论的一般分析 | 第21-26页 |
二、民营化改革的动因分析 | 第26-28页 |
三、西方国家公交行业民营化经验的借鉴 | 第28-29页 |
四、城市公交行业民营化改革的政策思路 | 第29-33页 |
五、城市公交行业民营化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33-39页 |
第三章 城市公交行业民营化后政府监管的理论分析 | 第39-47页 |
第一节 城市公交行业民营化后政府监管的需求分析 | 第39-43页 |
一、防止竞争过度,保证城市公交服务的供给效率和稳定 | 第40-41页 |
二、防止企业制定垄断价格,维护社会分配效率 | 第41-42页 |
三、促进正外部性,控制负外部性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城市公交行业民营化后政府监管的方式分析 | 第43-47页 |
一、进入与退出管制 | 第43-44页 |
二、价格管制 | 第44页 |
三、质量管制 | 第44-45页 |
四、协调管制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常熟市公交行业民营化改革的实证研究 | 第47-62页 |
第一节 常熟市城乡公交改革历程 | 第47-49页 |
一、起步时期 | 第47页 |
二、竞争时期 | 第47页 |
三、调控时期 | 第47-48页 |
四、调整时期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改革过程中的两次模式转折及其原因分析 | 第49-59页 |
一、第一次转折——市场开放、“公”退“民”进 | 第49-52页 |
二、第二次转折——政府主导、“民”退“公”进 | 第52-59页 |
第三节 改革后的政府监管变革思路 | 第59-62页 |
一、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 第59-60页 |
二、积极引入竞争主体 | 第60页 |
三、建立规范补贴制度 | 第60-61页 |
四、构建社会参与机制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