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

酸性环境干湿交替作用下泥质砂岩宏细观损伤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1-29页
    1.1 论文研究意义及立论依据第11-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6页
        1.2.1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2 岩石强度研究现状第20-22页
        1.2.3 干湿循环对岩石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现状第22-26页
    1.3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第26-29页
        1.3.1 本文拟定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1.3.2 技术路线第27-29页
2 不同酸性干湿循环条件下泥质砂岩物理力学试验研究第29-69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试验设计第29-33页
        2.2.1 泥质砂岩试验特征第29页
        2.2.2 试验设计与设备第29-33页
    2.3 不同酸性浸泡条件下泥质砂岩力学性质试验第33-66页
        2.3.1 吸水性试验第33-35页
        2.3.2 单轴压缩试验第35-45页
        2.3.3 三轴压缩试验第45-63页
        2.3.4 抗拉试验第63-66页
    2.4 岩样破坏形态描述第66-67页
    2.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3 泥质砂岩的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第69-93页
    3.1 引言第69页
    3.2 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第69-72页
    3.3 泥质砂岩的力学模型研究第72-76页
        3.3.1 基本假设第72-73页
        3.3.2 理论模型第73-76页
    3.4 泥质砂岩损伤本构方程第76-92页
        3.4.1 损伤力学基础第76-82页
        3.4.2 岩石破坏的统计强度理论第82-83页
        3.4.3 统计损伤演化模型第83-87页
        3.4.4 损伤本构方程的试验验证第87-92页
    3.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4 不同酸性环境泥质砂岩宏观损伤模型研究第93-109页
    4.1 引言第93-94页
    4.2 酸性环境干湿循环条件下损伤变量的确定第94-96页
    4.3 损伤本构模型第96-103页
        4.3.1 泥质砂岩干湿循环损伤演化方程第96-98页
        4.3.2 泥质砂岩本构方程的确定第98页
        4.3.3 损伤本构方程参数的确定方法第98-99页
        4.3.4 损伤本构方程的验证第99-103页
    4.4 酸性环境泥质砂岩侵蚀损伤度效应分析第103-104页
    4.5 酸性环境泥质砂岩宏观损伤过程及机制分析第104-107页
    4.6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5 不同酸性环境泥质砂岩细观破裂损伤特性研究第109-161页
    5.1 引言第109-110页
    5.2 泥质砂岩微细观结构劣化的实验研究第110-115页
        5.2.1 岩石试样特征分析第110页
        5.2.2 酸性环境下泥质砂岩微细观结构特征第110-115页
    5.3 酸性环境下泥质砂岩细观损伤数值模拟第115-157页
        5.3.1 颗粒流 PFC 概述第115-117页
        5.3.2 岩石细观力学模型的确定第117-119页
        5.3.3 酸性环境干湿循环作用下岩石细观数值计算分析第119-157页
    5.4 酸性环境干湿循环作用下颗粒接触的损伤分析第157-158页
    5.5 酸性环境干湿循环泥质砂岩微细观损伤机制分析第158-160页
    5.6 本章小结第160-16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61-165页
    6.1 主要结论第161-162页
    6.2 后续研究展望第162-165页
致谢第165-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9页
附录第179-180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79-180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80页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第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硒化合物(CdSe,Bi2O2Se,KCu4Se8)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下一篇:基于灰阶迁移统计法的背景模型自适应更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