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硒化合物(CdSe,Bi2O2Se,KCu4Se8)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34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纳米材料简介第11-20页
        1.2.1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第11-14页
        1.2.2 一维纳米材料的性质第14-19页
        1.2.3 纳米材料的表征第19-20页
    1.3 硒化合物材料概述第20-31页
        1.3.1 硒化合物材料的性质第20-25页
        1.3.2 硒化合物材料的合成第25-31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主要工作第31-34页
2 实验方法与测试第34-42页
    2.1 材料合成方法第34-38页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34页
        2.1.2 复合碱媒介法第34-36页
        2.1.3 复合熔融盐法第36-38页
        2.1.4 溶剂热法第38页
    2.2 实验内容第38页
    2.3 材料制备仪器与测试装置第38-42页
        2.3.1 材料制备设备第38-39页
        2.3.2 材料表征仪器第39页
        2.3.3 性质测试装置第39-42页
3 CdSe 纳米棒与微米线的制备及光敏性质研究第42-64页
    3.1 引言第42-43页
    3.2 CdSe 纳米棒的制备第43-46页
        3.2.1 CdSe 纳米棒的制备第43-44页
        3.2.2 CdSe 纳米棒的表征第44-46页
        3.2.3 CdSe 纳米棒生长机理分析第46页
    3.3 CdSe 微米线的制备第46-51页
        3.3.1 CdSe 微米线的制备第46-47页
        3.3.2 CdSe 微米线的表征第47-50页
        3.3.3 CdSe 微米线生长机理分析第50-51页
    3.4 CdSe 纳米棒的光敏性质第51-57页
        3.4.1 CdSe 纳米棒电极的制作第51-52页
        3.4.2 CdSe 纳米棒的光敏性质研究第52-56页
        3.4.3 温度对光敏器件的影响第56页
        3.4.4 CdSe 纳米棒光敏机理分析第56-57页
    3.5 单根 CdSe 微米线的光敏性质第57-62页
        3.5.1 单根 CdSe 微米线电极的制作第57页
        3.5.2 单根 CdSe 微米线的光敏性质研究第57-60页
        3.5.3 不同直径 CdSe 微米线的光敏对比第60-61页
        3.5.4 CdSe 微米线薄膜的光敏性质第61-62页
    3.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4 Bi_2O_2Se 纳米片的制备及热电性质研究第64-74页
    4.1 引言第64-66页
    4.2 Bi_2O_2Se 纳米片的制备第66-69页
        4.2.1 Bi_2O_2Se 纳米片的制备第66-67页
        4.2.2 Bi_2O_2Se 纳米片的表征第67-69页
        4.2.3 Bi_2O_2Se 纳米片生长机理分析第69页
    4.3 Bi_2O_2Se 纳米片的热电性质第69-73页
        4.3.1 Bi_2O_2Se 薄膜电极的制作及测试方式第69-70页
        4.3.2 Bi_2O_2Se 薄膜电极的热电性能测试及分析第70-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5 KCu_4Se_8纳米线的制备及超级电容器性质研究第74-94页
    5.1 引言第74-75页
    5.2 超级电容器简介第75-79页
        5.2.1 超级电容器的原理第75-77页
        5.2.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第77页
        5.2.3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第77-78页
        5.2.4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第78-79页
    5.3 KCu_4Se_8纳米线的制备第79-82页
        5.3.1 KCu_4Se_8纳米线的制备第79-80页
        5.3.2 KCu_4Se_8纳米线的表征第80-82页
        5.3.3 KCu_4Se_8纳米线生长机理分析第82页
    5.4 KCu_4Se_8结构的确定第82-84页
        5.4.1 旋转电子衍射技术第82页
        5.4.2 结果分析第82-84页
    5.5 KCu_4Se_8纳米线超级电容器的组装与测试方法第84-86页
        5.5.1 KCu_4Se_8电极的制作第84页
        5.5.2 KCu_4Se_8超级电容器的组装第84-85页
        5.5.3 KCu_4Se_8纳米线超级电容器的测试方法第85-86页
    5.6 KCu_4Se_8纳米线的超级电容器性质第86-90页
        5.6.1 不同制作条件的电容器性质对比第86-88页
        5.6.2 最佳条件下电容器的性质研究第88-90页
    5.7 V_2O_5/KCu_4Se_8复合超级电容器性质第90-92页
        5.7.1 V_2O_5/KCu_4Se_8电极的制作及电容器的组装第90-91页
        5.7.2 V_2O_5/KCu_4Se_8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第91-92页
    5.8 本章小结第92-9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4-98页
    6.1 主要结论第94-95页
    6.2 展望第95-98页
致谢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20页
附录第120-121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0-121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葛洲坝500kV直流换流站谐波测试与分析
下一篇:酸性环境干湿交替作用下泥质砂岩宏细观损伤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