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个性化教学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9-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2-13页 |
1.4 研究特色 | 第13-14页 |
2 个性化教学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 第14-26页 |
2.1 探源析流:个性化教学思想的历史轨迹 | 第14-17页 |
2.1.1 古代个性化教学思想的渊源 | 第14-15页 |
2.1.2 近代个性化教学思想的发展 | 第15-16页 |
2.1.3 现代个性化教学思想的发展 | 第16-17页 |
2.2 个性化教学研究的现状 | 第17-23页 |
2.3 来自渊源与发展的研究启示 | 第23-26页 |
3 个性化教学概述 | 第26-36页 |
3.1 概念界定 | 第26-30页 |
3.1.1 个性 | 第26-27页 |
3.1.2 个性化教学 | 第27-30页 |
3.1.3 生物学个性化教学 | 第30页 |
3.2 生物学个性化教学的价值 | 第30-32页 |
3.3 生物学个性化教学的模式 | 第32-36页 |
4 生物学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36-43页 |
4.1 基本理论 | 第36-39页 |
4.1.1 人本主义理论 | 第36-37页 |
4.1.2 多元智能理论 | 第37页 |
4.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7-38页 |
4.1.4 生物学课程理念 | 第38-39页 |
4.2 基本原则 | 第39-43页 |
4.2.1 主体性原则 | 第39-40页 |
4.2.2 自主性原则 | 第40页 |
4.2.3 因材施教原则 | 第40-41页 |
4.2.4 情境性原则 | 第41页 |
4.2.5 多元化原则 | 第41-42页 |
4.2.6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 第42-43页 |
5 生物学个性化教学实践的初步探索 | 第43-84页 |
5.1 准备过程——生物学个性化教学的关键 | 第43-56页 |
5.1.1 学生个性分析 | 第43-51页 |
5.1.2 教师自我剖析 | 第51-53页 |
5.1.3 教学内容分析 | 第53-55页 |
5.1.4 应注意的问题 | 第55-56页 |
5.2 实施过程——生物学个性化教学的核心 | 第56-77页 |
5.2.1 设计个性化教学目标 | 第56-58页 |
5.2.2 构建个性化教学课堂环境 | 第58-60页 |
5.2.3 开发个性化教学策略库 | 第60-69页 |
5.2.4 优化个性化教学模式 | 第69-76页 |
5.2.5 应注意的问题 | 第76-77页 |
5.3 评价过程——生物学个性化教学的新起点 | 第77-84页 |
5.3.1 个性化评价的功能 | 第77页 |
5.3.2 个性化评价的取向 | 第77-79页 |
5.3.3 个性化评价的设计 | 第79-83页 |
5.3.4 应注意的问题 | 第83-84页 |
6 结语 | 第84-8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4-85页 |
6.2 研究不足与可能的研究方向 | 第85-87页 |
注释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附录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