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专车司机安全态度调查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际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1.5.1 专车司机 | 第14-15页 |
1.5.2 专车司机安全态度 | 第15-16页 |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2.1 安全态度的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2.1.1 安全态度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2 安全态度的作用 | 第17-18页 |
2.1.3 安全态度的影响因素 | 第18页 |
2.1.4 安全态度的度量 | 第18-19页 |
2.2 与安全态度相关的理论 | 第19-23页 |
2.2.1 安全意识和安全态度的关系 | 第19页 |
2.2.2 安全行为和安全态度的关系 | 第19-20页 |
2.2.3 安全氛围和安全态度的关系 | 第20-21页 |
2.2.4 安全绩效和安全态度的关系 | 第21页 |
2.2.5 安全文化与安全态度的关系 | 第21-23页 |
3 研究方案设计 | 第23-37页 |
3.1 北京市专车司机基本特征 | 第23页 |
3.2 安全态度问卷编制 | 第23-25页 |
3.2.1 测评工具的选取 | 第23-25页 |
3.2.2 问卷的构成和评分方法 | 第25页 |
3.3 问卷的质量控制 | 第25-26页 |
3.3.1 问卷设计阶段 | 第25页 |
3.3.2 调查阶段 | 第25-26页 |
3.3.3 调查结束后 | 第26页 |
3.4 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第26-33页 |
3.4.1 信度检验 | 第26-27页 |
3.4.2 效度检验 | 第27-33页 |
3.5 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33-35页 |
3.6 研究假设 | 第3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北京市专车司机安全态度统计分析 | 第37-52页 |
4.1 数据统计方法 | 第37页 |
4.2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 第37-43页 |
4.2.1 对驾驶车辆的态度 | 第37-38页 |
4.2.2 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态度 | 第38-39页 |
4.2.3 对乘客的态度 | 第39-40页 |
4.2.4 对工作环境的态度 | 第40-41页 |
4.2.5 对交通规则的态度 | 第41-42页 |
4.2.6 对交通事故的态度 | 第42-43页 |
4.3 人口统计变量差异分析 | 第43-49页 |
4.3.1 性别差异 | 第43-44页 |
4.3.2 年龄差异 | 第44-45页 |
4.3.3 籍贯差异 | 第45-46页 |
4.3.4 驾龄差异 | 第46-47页 |
4.3.5 学历差异 | 第47-49页 |
4.4 相关分析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改善措施以及研究展望 | 第52-56页 |
5.1 安全态度的改善方法 | 第52-54页 |
5.1.1 在驾驶车辆方面 | 第52页 |
5.1.2 在安全管理方面 | 第52-53页 |
5.1.3 在乘客方面 | 第53页 |
5.1.4 在工作环境方面 | 第53-54页 |
5.1.5 在交通规则方面 | 第54页 |
5.1.6 在事故方面 | 第54页 |
5.2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5.3 后续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A | 第58-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6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