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速铁路调度集中区段行车组织优化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序言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 调度集中系统 | 第20-30页 |
2.1 调度集中系统简介 | 第20-25页 |
2.1.1 传统调度集中系统 | 第20-21页 |
2.1.2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 | 第21页 |
2.1.3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21-24页 |
2.1.4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控制模式 | 第24-25页 |
2.2 普速铁路CTC条件下的行车组织 | 第25-30页 |
2.2.1 CTC系统的主要应用功能 | 第26-28页 |
2.2.2 岗位设置原则 | 第28页 |
2.2.3 行车组织 | 第28-30页 |
3 南昌局普速铁路CTC系统应用的现状综合分析 | 第30-37页 |
3.1 CTC系统应用现状 | 第30-34页 |
3.1.1 CTC系统应用范围 | 第30-31页 |
3.1.2 行车岗位设置 | 第31页 |
3.1.3 行车人员岗位职责 | 第31-33页 |
3.1.4 行车闭塞法 | 第33-34页 |
3.2 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分析 | 第34-37页 |
4 普速铁路CTC系统应用行车组织优化研究 | 第37-53页 |
4.1 CTC区段的其他设备条件 | 第37-38页 |
4.2 车站控制模式及行车岗位设置 | 第38-42页 |
4.2.1 车站控制模式及操作方式的确定 | 第38-39页 |
4.2.2 行车岗位的确定 | 第39页 |
4.2.3 CTC控制模式及操作方式的转换 | 第39-42页 |
4.3 接发列车 | 第42-44页 |
4.3.1 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 第42-43页 |
4.3.2 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作业 | 第43-44页 |
4.4 调车工作 | 第44-45页 |
4.5 行车设备施工检修及CTC系统故障处理 | 第45-47页 |
4.5.1 行车设备施工和检修 | 第45-46页 |
4.5.2 CTC系统故障处理 | 第46-47页 |
4.6 CTC系统安全保障功能的应用 | 第47-51页 |
4.6.1 列车属性、设备状态设置 | 第48-49页 |
4.6.2 车站操作方式下进路办理的方式 | 第49-50页 |
4.6.3 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作业 | 第50-51页 |
4.7 充分发挥普速铁路CTC的作用 | 第51-53页 |
5 结论和展望 | 第53-55页 |
5.1 结论 | 第53-54页 |
5.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0-61页 |
详细摘要 | 第6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