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电影后现代暴力美学透析--以《无人区》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选题的理论依据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宁浩电影的文化语境与话语背景 | 第14-26页 |
2.1 宁浩电影创作概述 | 第14-17页 |
2.2 宁浩电影创作的后现代语境 | 第17-20页 |
2.2.1 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电影 | 第17-18页 |
2.2.2 后现代电影的美学特征 | 第18-20页 |
2.3 暴力美学与后现代电影的融合 | 第20-26页 |
2.3.1 暴力美学的含义 | 第20-22页 |
2.3.2 暴力美学与后现代电影的融合 | 第22-26页 |
第三章 宁浩电影暴力美学的观念解析 | 第26-34页 |
3.1 荒诞的“现实”主题 | 第26-30页 |
3.1.1 透过荒诞的现实社会折射人性 | 第26-29页 |
3.1.2 原始野性与现代文明的交锋 | 第29-30页 |
3.2 暴力边缘的草根人物形象 | 第30-32页 |
3.2.1 幻化之“侠” | 第31页 |
3.2.2 尊严危境 | 第31-32页 |
3.2.3 爱之无望 | 第32页 |
3.3 暴力的消遣——消解深度的价值模式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宁浩电影暴力美学的叙事策略 | 第34-42页 |
4.1 杀人:仪式与开始 | 第34-35页 |
4.2 彰显暴力生活化 | 第35-37页 |
4.2.1 暴力的日常性 | 第35-36页 |
4.2.2 暴力的突发性 | 第36-37页 |
4.3 自然、精巧的单线叙事 | 第37-40页 |
4.3.1 叙事链条与叙事技巧 | 第37-39页 |
4.3.2 单线叙事与人物塑造 | 第39-40页 |
4.4 叙事情节的喜剧化 | 第40页 |
4.5 暴力的结尾——自我救赎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宁浩电影暴力美学的形式美 | 第42-54页 |
5.1 动作场面的夸张化 | 第42-43页 |
5.2 镜头语言的唯美化 | 第43-44页 |
5.3 暴力风格的荒诞与戏谑 | 第44-47页 |
5.3.1 暴力的荒诞化—类型的摧毁 | 第44-46页 |
5.3.2 暴力的戏谑化—间离效果 | 第46-47页 |
5.4 暴力影像的杂揉与拼贴 | 第47页 |
5.5 经典音乐的颠覆 | 第47-48页 |
5.6 对白台词的肆意狂欢 | 第48-51页 |
5.6.1 语言暴力的戏剧张力 | 第48-49页 |
5.6.2 方言 | 第49-50页 |
5.6.3 对白设计 | 第50-51页 |
5.7 声画对立与影像情绪 | 第51-54页 |
第六章 宁浩电影暴力美学的价值 | 第54-60页 |
6.1 折射当代人的生存观 | 第54-56页 |
6.2 观众的心理宣泄与激发 | 第56-58页 |
6.3 与大众文化契合的审美民主化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