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经济法的理念与政府定价 | 第9-15页 |
第一节 经济法理念的概念和内容 | 第9-12页 |
一、经济法理念的概念 | 第9页 |
二、经济法理念的内容 | 第9-12页 |
第二节 经济法理念的发展与我国政府定价思路变化 | 第12-15页 |
一、经济法理念的国家干预——我国计划经济定价模式初步形成 | 第12-13页 |
二、经济法理念从政府干预到政府干预再调整——我国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定价机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以北京市为例看社会整体利益观在政府定价工作中的体现 | 第15-26页 |
第一节 政府价格管制体现的社会整体利益观 | 第15-17页 |
一、政府定价的范围和比重 | 第15-16页 |
二、政府定价制度体现的社会整体利益观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价格补贴制度体现的社会整体利益观 | 第17-20页 |
一、补贴制度的必要性和方法 | 第17-20页 |
二、补贴制度体现的社会整体利益观 | 第20页 |
第三节 价格听证体现的社会整体利益观 | 第20-23页 |
一、价格听证的概念和实践 | 第20-22页 |
二、价格听证制度体现的社会整体利益观 | 第22-23页 |
第四节 当前政府定价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 第23-26页 |
一、当前政府定价工作面临的形势 | 第23页 |
二、当前政府价格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6页 |
第三章 从经济法视角完善价格监管的措施建议 | 第26-38页 |
第一节 建立政府定价目标管理制度 | 第26-32页 |
一、政府定价的目标 | 第26-31页 |
二、各个目标之间的联系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建立政府定价全程管理制度 | 第32-38页 |
一、政府定价全程管理的定义 | 第33页 |
二、全程管理的三个阶段 | 第33-37页 |
三、全程管理的配套条件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