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3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3-14页 |
1.5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2.1 移动虚拟社区及微信 | 第16-20页 |
2.1.1 虚拟社区及移动虚拟社区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2 微信研究评述 | 第17-20页 |
2.2 计划行为理论 | 第20-22页 |
2.2.1 计划行为理论概述 | 第20-21页 |
2.2.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应用 | 第21-22页 |
2.3 知识共享研究综述 | 第22-26页 |
2.3.1 知识的概念及分类 | 第22-23页 |
2.3.2 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 第23-26页 |
第三章 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模型的建立 | 第26-31页 |
3.1 微信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模型 | 第26-27页 |
3.2 模型中变量的定义 | 第27-28页 |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28-31页 |
3.3.1 信任、形象与乐于助人对知识共享态度的假设 | 第28页 |
3.3.2 知识共享态度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假设 | 第28-29页 |
3.3.3 主观规范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假设 | 第29页 |
3.3.4 基于移动设备的自我效能对知识共享意愿 | 第29-30页 |
3.3.5 社会网络关系强度与知识共享意愿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31-36页 |
4.1 基本设计思路 | 第31-32页 |
4.2 量表设计与变量测量 | 第32-35页 |
4.2.1 信任、形象、乐于助人变量的测量 | 第32-33页 |
4.2.2 主观规范的测量 | 第33页 |
4.2.3 知识共享态度的测量 | 第33页 |
4.2.4 基于移动设备使用的自我效能测量 | 第33-34页 |
4.2.5 社会网络关系的测量 | 第34页 |
4.2.6 知识共享意愿的测量 | 第34-35页 |
4.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5-36页 |
4.3.1 样本选择 | 第35页 |
4.3.2 问卷收集与整理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第36-46页 |
5.1 样本概况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38页 |
5.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38-41页 |
5.2.1 信度分析 | 第39-40页 |
5.2.2 效度分析 | 第40-41页 |
5.3 实证假设验证分析 | 第41-46页 |
5.3.1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42页 |
5.3.2 模型拟合度分析 | 第42-44页 |
5.3.3 假设检验及结果讨论 | 第44-46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6-51页 |
6.1 研究结论与分析 | 第46-47页 |
6.2 管理启示和建议 | 第47-49页 |
6.2.1 增强移动应用使用的自我效能因素的影响作用 | 第47-48页 |
6.2.2 改进激励机制促进形象因素的作用 | 第48页 |
6.2.3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信任因素作用 | 第48-49页 |
6.2.4 增强社会网络关系变量的影响作用 | 第49页 |
6.3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