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喜内悲”:姜文电影张力叙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和创新性 | 第9-10页 |
1.3 研究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2章 谐谑与恣肆:姜文电影的外部表象 | 第11-20页 |
2.1 戏谑性的语言 | 第11-13页 |
2.1.1 讽刺意味的台词 | 第11-12页 |
2.1.2 插科打诨式的喜剧性台词 | 第12-13页 |
2.1.3 “粗口”营造的口腔快感 | 第13页 |
2.2 诙谐的人物设置 | 第13-15页 |
2.2.1 “傻子”情结 | 第14页 |
2.2.2 滑稽的小人物 | 第14-15页 |
2.3 夸张荒诞的情节 | 第15-16页 |
2.4 狂欢化的影像表达 | 第16-20页 |
2.4.1 天马行空的意象 | 第17-18页 |
2.4.2 众人迷醉的狂欢盛宴 | 第18-20页 |
第3章 落寞与感伤:姜文电影的内在意蕴 | 第20-29页 |
3.1 英雄的孤独落寞 | 第20-21页 |
3.2 爱情的虚无飘渺 | 第21-23页 |
3.2.1 脆弱不堪的爱情世界 | 第22页 |
3.2.2 欲望催生的畸形之恋 | 第22-23页 |
3.2.3 幻想中飘渺虚无的单恋 | 第23页 |
3.3 生命的感伤 | 第23-29页 |
3.3.1 偶然与必然下命运的不可控 | 第23-25页 |
3.3.2 人生存在的虚无 | 第25-26页 |
3.3.3 成长过程的焦虑与酸楚 | 第26-27页 |
3.3.4 死亡映衬下生命的空乏 | 第27-29页 |
第4章 “外喜内悲”张力叙事的构建 | 第29-43页 |
4.1 张力叙事中的修辞运用 | 第29-35页 |
4.1.1 反讽 | 第29-31页 |
4.1.2 隐喻 | 第31-34页 |
4.1.3 戏仿 | 第34-35页 |
4.2 梦境与现实构筑的非理性叙事 | 第35-40页 |
4.2.1 限知视角建构虚实迷宫 | 第35-36页 |
4.2.2 环形结构暗含哲学命题 | 第36-37页 |
4.2.3 荒诞手法揭示事物本质 | 第37-39页 |
4.2.4 魔幻格调营造悲剧氛围 | 第39-40页 |
4.3 姜文价值观的多元带来的张力 | 第40-43页 |
第5章 “外喜内悲”张力叙事的美学价值 | 第43-49页 |
5.1 情感与意蕴的饱和度的增强 | 第43-45页 |
5.1.1 情感饱和度的增强 | 第43-44页 |
5.1.2 意蕴饱和度的增强 | 第44-45页 |
5.2 受众审美体验的反思与超越 | 第45-49页 |
5.2.1 对人性与国民性的深刻反思 | 第45-47页 |
5.2.2 受众审美体验的超越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