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图像通信、多媒体通信论文

融合网络中的媒体适变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当前研究概况第11-12页
        1.2.1 多媒体通话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自适应传输策略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2-13页
第二章 媒体适变系统相关技术第13-20页
    2.1 SIP相关技术第13-15页
        2.1.1 SIP简介第13-15页
        2.1.2 Mobicents框架第15页
    2.2 传输技术简介第15-17页
        2.2.1 Netty简介第15-17页
        2.2.2 Efflux简介第17页
    2.3 RTP/RTCP相关技术第17-19页
        2.3.1 RTP协议简介第17-18页
        2.3.2 RTCP协议简介第18-19页
    2.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媒体适变系统需求分析第20-27页
    3.1 适变系统在网络中位置第20-21页
    3.2 系统应用场景第21-23页
        3.2.1 中断接续第21-22页
        3.2.2 视频转音频第22-23页
    3.3 系统的功能需求第23-25页
        3.3.1 网络状况监测第23-24页
        3.3.2 通话中断接续第24页
        3.3.3 传输媒介改变第24页
        3.3.4 适变策略选择第24页
        3.3.5 适变策略执行第24-25页
        3.3.6 调用Web Service第25页
        3.3.7 访问数据库第25页
    3.4 系统的非功能需求第25-26页
        3.4.1 有效性第25页
        3.4.2 实时性第25页
        3.4.3 可靠性第25-26页
        3.4.4 跨平台兼容性第26页
    3.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四章 适变机制分析第27-36页
    4.1 传输协议的选择第27-28页
        4.1.1 TCP在视频传输中的局限性第27-28页
        4.1.2 UDP在视频传输中的局限性第28页
        4.1.3 RTP/RTCP在视频传输中的适用性第28页
    4.2 QoS动态监测的网络参数第28-30页
        4.2.1 丢包率第29页
        4.2.2 到达时间间隔抖动第29页
        4.2.3 RTCP传输时间间隔第29-30页
    4.3 媒体流适变基本原理第30-35页
        4.3.1 网络监测和反馈基本原理第30-31页
        4.3.2 通话保持基本原理第31-34页
        4.3.3 传输媒介转换基本原理第34-35页
    4.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五章 适变算法研究第36-46页
    5.1 适变系统简介第36-37页
    5.2 基于丢包率预测的适变策略选择算法第37-42页
        5.2.1 视频质量判断第37-38页
        5.2.2 丢包率预测第38-40页
        5.2.3 传输媒介切换算法第40-42页
    5.3 基于断路的通话切换算法第42-44页
    5.4 结果分析第44-45页
    5.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六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第46-71页
    6.1 系统设计原则第46页
    6.2 系统总体设计第46-54页
        6.2.1 适变系统设计第46-53页
        6.2.2 系统的交互和模块间的关系第53-54页
    6.3 系统实现第54-71页
        6.3.1 监测模块实现第55-58页
        6.3.2 决策模块实现第58-60页
        6.3.3 执行模块实现第60-70页
        6.3.4 数据库模块第70-71页
第七章 系统运行结果和测评第71-83页
    7.1 系统平台和开发工具第71页
    7.2 运行环境和部署第71-72页
        7.2.1 硬件条件第71页
        7.2.2 软件条件第71-72页
        7.2.3 系统部署第72页
    7.3 算法仿真结果第72-74页
    7.4 典型测试用例及结果分析第74-82页
        7.4.1 模块测试第74-79页
        7.4.2 集成测试第79-82页
    7.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八章 结束语第83-85页
    8.1 论文结论第83页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83-84页
    8.3 下一步工作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缩略语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主体责任分担问题研究
下一篇: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以邯郸、保定两地为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