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以邯郸、保定两地为例的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5页
1 绪论第8-18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7页
    1.4 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7-18页
2 本文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8-22页
    2.1 农村老年人与精神赡养的概念及其特点第18-19页
        2.1.1 农村老年人第18页
        2.1.2 精神赡养及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特点第18-19页
    2.2 理论基础第19-22页
        2.2.1 需求理论第19-20页
        2.2.2 角色理论第20页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0-22页
3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邯郸与保定为例第22-35页
    3.1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现状分析第22-23页
    3.2 邯郸与保定两地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现状调查第23-29页
        3.2.1 问卷设计、调查地情况描述与调查实施第23-24页
        3.2.2 邯郸与保定两地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现状第24-29页
    3.3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影响因素分析第29-35页
        3.3.1 模型设计与变量编码第29页
        3.3.2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影响因素Logistic结果分析第29-35页
4 基于典型个案的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探讨第35-39页
    4.1 我国农村老年人失去老伴的孤独感无法释怀第35-36页
    4.2 我国农村老年人再婚的阻力大第36-37页
    4.3 孝道价值观弱化第37-39页
5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第39-46页
    5.1 研究结论第39-40页
    5.2 对策与建议第40-46页
        5.2.1 政府部门尽快将老年人精神赡养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第40-41页
        5.2.2 强化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服务意识与行动力第41-43页
        5.2.3 社区应提供既能丰富精神赡养内容又体现公平的平台第43-44页
        5.2.4 政府、社区、媒体全方位宣扬“孝文化”第44-46页
附录第46-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后记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融合网络中的媒体适变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混网通信中OFDM同步及信道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