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政策概述及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公共政策 | 第17页 |
2.1.2 农业产业化 | 第17-18页 |
2.1.3 农业产业化政策 | 第18页 |
2.2 农业产业化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韦唐的综合评估模式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2.2.2 修正后的综合评估模式的适用性 | 第20-21页 |
第3章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农业产业化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1-39页 |
3.1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农业产业化政策评估过程 | 第21-29页 |
3.1.1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农业产业化政策制定阶段 | 第21-25页 |
3.1.2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农业产业化政策执行阶段 | 第25-26页 |
3.1.3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农业产业化政策执行效果阶段 | 第26-29页 |
3.2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农业产业化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3.2.1 政策制定过程不够规范 | 第29-30页 |
3.2.2 政策执行过程存在偏差 | 第30-32页 |
3.2.3 实施效果反映政策存在问题 | 第32-34页 |
3.3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农业产业化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4-39页 |
3.3.1 政策制定制度未被完全落实 | 第34-35页 |
3.3.2 政策执行过程存在漏洞 | 第35-37页 |
3.3.3 部分政策重心倾向不够 | 第37-39页 |
第4章 完善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农业产业化政策建议 | 第39-45页 |
4.1 规范政策制定过程 | 第39页 |
4.1.1 加强政策制定民主化 | 第39页 |
4.1.2 政策制定程序透明化 | 第39页 |
4.2 完善政策执行机制 | 第39-41页 |
4.2.1 明确政策执行标准 | 第39-40页 |
4.2.2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 第40页 |
4.2.3 积极开展政策试验 | 第40-41页 |
4.2.4 规范政策执行主体行为 | 第41页 |
4.2.5 推进政策过程监督 | 第41页 |
4.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41-45页 |
4.3.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 第41-42页 |
4.3.2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 | 第42页 |
4.3.3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 | 第42页 |
4.3.4 完善市场流通机制 | 第42-43页 |
4.3.5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 | 第43-4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5-4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5.1.1 辽宁老工业基地中振兴中的农业产业化政策有待完善 | 第45页 |
5.1.2 辽宁老工业基地中振兴中的农业产业化政策完善有赖于各方共同参与 | 第45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