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集成的数字水网研究与主题化服务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数字水网构建的技术集成 | 第16-26页 |
2.1 数据库技术 | 第16-19页 |
2.1.1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 第16-17页 |
2.1.2 空间数据的分析挖掘技术 | 第17-18页 |
2.1.3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 | 第18-19页 |
2.1.4 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 | 第19页 |
2.2 3S集成技术 | 第19-21页 |
2.2.1 遥感技术 | 第20页 |
2.2.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第20页 |
2.2.3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 第20-21页 |
2.3 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仿真技术 | 第21-24页 |
2.3.1 虚拟现实技术 | 第21-22页 |
2.3.2 可视化仿真技术 | 第22-23页 |
2.3.3 VR-GIS技术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多源信息融合的数字水网 | 第26-42页 |
3.1 三维地形模型构建 | 第26-31页 |
3.1.1 DEM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26-28页 |
3.1.2 遥感影像融合 | 第28-29页 |
3.1.3 三维地形可视化 | 第29-31页 |
3.2 三维地物模型构建 | 第31-34页 |
3.2.1 倾斜摄影建模 | 第31-32页 |
3.2.2 SketchUp建模 | 第32-33页 |
3.2.3 三维地物模型可视化 | 第33-34页 |
3.3 数字水网的提取 | 第34-39页 |
3.3.1 洼地填充 | 第35-36页 |
3.3.2 流向分析 | 第36-37页 |
3.3.3 汇流累积量计算 | 第37页 |
3.3.4 河网生成 | 第37-38页 |
3.3.5 水网数据可视化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4 数字水网设计与实现 | 第42-54页 |
4.1 数字水网可视化平台构建 | 第42-45页 |
4.1.1 总体框架 | 第42-43页 |
4.1.2 功能模块设计 | 第43-44页 |
4.1.3 开发工具 | 第44页 |
4.1.4 运行环境 | 第44-45页 |
4.2 数据来源及采集 | 第45-47页 |
4.3 数据库的设计与构建 | 第47-52页 |
4.3.1 空间地理数据库 | 第47-48页 |
4.3.2 遥感影像数据库 | 第48-50页 |
4.3.3 水利业务数据库 | 第50-51页 |
4.3.4 其他数据库资源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5 基于数字水网的主题化服务 | 第54-72页 |
5.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54-58页 |
5.1.1 自然概况 | 第54-56页 |
5.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56-57页 |
5.1.3 生态系统概况 | 第57-58页 |
5.2 基于水利普查基础信息主题服务 | 第58-64页 |
5.3 面向防汛抗旱应急主题服务 | 第64-68页 |
5.4 水生态文明建设区域主题服务 | 第68-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页 |
6.2 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A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
附录B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0页 |
附录C 硕士期间参与获得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