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半导体二极管论文

基于绿光有机光敏二极管缓冲层对器件特性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前言第8-14页
    1.1 有机电子学的发展第8页
    1.2 有机光敏二极管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8-12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2 有机光敏二极管(OPDs)工作原理第14-28页
    2.1 OPDs器件工作原理第14-17页
        2.1.1 光吸收过程第14-15页
        2.1.2 激子扩散第15页
        2.1.3 激子解离第15-16页
        2.1.4 电荷的输运与收集第16-17页
    2.2 有机光敏二极管器件结构第17-20页
        2.2.1 单层结构的有机光敏二极管第17页
        2.2.2 平面异质结有机光敏二极管第17-18页
        2.2.3 体异质结型有机光敏二极管第18-19页
        2.2.4 叠层结构的有机光电器件第19页
        2.2.5 倒置结构第19-20页
    2.3 电接触类型第20-24页
        2.3.1 载流子在界面处的注入机制第21-24页
    2.4 有机光敏二极管界面修饰第24-26页
        2.4.1 阳极缓冲层第24-25页
        2.4.2 阴极缓冲层第25-26页
    2.5 光敏二极管二极管工作主要性能参数第26页
    2.6 本章小节第26-28页
3 绿光有机光敏二极管器件制备与缓冲层研究方案第28-36页
    3.1 器件结构与实验材料第28-31页
        3.1.1 器件结构与器件制备材料第28页
        3.1.2 有机功能层材料及其吸收光谱第28-29页
        3.1.3 电极材料第29-30页
        3.1.4 电极缓冲层材料第30-31页
        3.1.5 实验使用的化学试剂第31页
    3.2 实验方案第31页
    3.3 实验设备第31-32页
    3.4 器件制备第32-34页
        3.4.1 ITO基片处理第32页
        3.4.2 有机功能层的制备第32-33页
        3.4.3 电极缓冲层与铝电极制备第33-34页
    3.5 样品测试第34页
    3.6 本章小节第34-36页
4 单层缓冲层对器件特性的影响第36-50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MoO_3阳极缓冲器件制备与测试结果分析第36-40页
        4.2.1 器件制备第36-37页
        4.2.2 测试结果及分析第37-40页
    4.3 LiF阴极缓冲器件制备与测试结果分析第40-42页
        4.3.1 器件制备第40页
        4.3.2 测试结果及分析第40-42页
    4.4 BCP阴极阻挡层器件制备与测试结果分析第42-45页
        4.4.1 器件制备第42-43页
        4.4.2 测试结果及分析第43-45页
    4.5 CuPc作阳极激子阻挡层器件制备与测试第45-49页
        4.5.1 器件制备第45-46页
        4.5.2 测试结果及分析第46-49页
    4.6 本章小节第49-50页
5 复合型缓冲层对器件特性的影响研究第50-62页
    5.1 引言第50页
    5.2 MoO_3/CuPc复合型缓冲层器件制备与测试第50-53页
        5.2.1 器件制备第50-51页
        5.2.2 测试结果及分析第51-53页
    5.3 BCP/LiF复合型缓冲层器件制备与测试第53-56页
        5.3.1 器件制备第53-54页
        5.3.2 测试结果及分析第54-56页
    5.4 BCP/MoO_3复合型缓冲层器件制备与测试第56-60页
        5.4.1 器件制备第56-57页
        5.4.2 测试结果及分析第57-60页
    5.5 本章小节第60-6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6.1 结论第62-63页
    6.2 展望第63-64页
致谢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补偿网络输出特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PMSM电动汽车驱动与能量回收方法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