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的问题 | 第8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8-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2.1 国外关于微观内容的研究 | 第10-11页 |
2.2 国内关于微观内容的研究 | 第11-14页 |
3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3.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4-15页 |
3.2 微粒观 | 第15-16页 |
4 初中化学微观内容分析 | 第16-20页 |
4.1 关于微观内容的课程标准分析 | 第16-17页 |
4.2 关于微观内容的教科书分析 | 第17-18页 |
4.3 关于微观内容的学习要求 | 第18-20页 |
5 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 第20-30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5.2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5.3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5.3.1 课堂观察法 | 第20-21页 |
5.3.2 问卷调查法 | 第21页 |
5.3.3 访谈法 | 第21页 |
5.4 研究工具 | 第21-28页 |
5.4.1 课堂观察记录 | 第21页 |
5.4.2 调查问卷 | 第21-22页 |
5.4.3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22-23页 |
5.4.4 访谈工具 | 第23页 |
5.4.5 调查问卷的评价标准 | 第23-28页 |
5.5 研究实施 | 第28-30页 |
6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第30-66页 |
6.1 初中生微观内容认知情况分析 | 第30-35页 |
6.1.1 有关微粒是否存在的认知情况分析 | 第30-32页 |
6.1.2 有关微粒是否运动的认知情况分析 | 第32-33页 |
6.1.3 有关微粒之间是否存在间隙的认知情况分析 | 第33-35页 |
6.2 初中生微观内容理解情况分析 | 第35-46页 |
6.2.1 分子水平上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情况分析 | 第35-38页 |
6.2.2 分子水平上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情况分析 | 第38-40页 |
6.2.3 原子水平上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情况分析 | 第40-42页 |
6.2.4 原子水平上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情况分析 | 第42-44页 |
6.2.5 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解情况分析 | 第44-46页 |
6.3 初中生微观水平解释情况分析 | 第46-55页 |
6.3.1 微观角度解释情况分析 | 第46-47页 |
6.3.2 分子水平上解释情况分析 | 第47-53页 |
6.3.3 原子水平上解释情况分析 | 第53-55页 |
6.4 初中生微观模型建构情况分析 | 第55-66页 |
6.4.1 分子水平上的微观模型建构情况分析 | 第55-59页 |
6.4.2 原子水平上的微观模型建构情况分析 | 第59-60页 |
6.4.3 化学变化中原子重新组合模型建构情况分析 | 第60-66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66-70页 |
7.1 结论 | 第66页 |
7.2 建议 | 第66-70页 |
7.2.1 利用日常事例进行示范性解释 | 第66-67页 |
7.2.2 从微观角度重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 第67-68页 |
7.2.3 强调微观模型的重要性 | 第68页 |
7.2.4 培养学生微观想象能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72-74页 |
附录B 访谈提纲 | 第74-76页 |
附录C 课堂记录一 | 第76-80页 |
附录D 课堂记录二 | 第80-84页 |
附录E 课堂记录三 | 第84-8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