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导言 | 第9-15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2 案例研究法 | 第13页 |
3 访谈法 | 第13-14页 |
4 归纳总结法 | 第14页 |
(四) 创新点 | 第14-15页 |
二、大学生自我伤害现象的现状分析 | 第15-19页 |
(一) 自我伤害的概念 | 第15页 |
(二) 大学生自我伤害的现状 | 第15-16页 |
(三) 大学生自我伤害现象的危害 | 第16-17页 |
1 大学生自我伤害对家庭的伤害 | 第16-17页 |
2 大学生自我伤害对学校的影响 | 第17页 |
3 大学生自我伤害对社会的危害 | 第17页 |
(四) 研究大学生自我伤害现象的重要性 | 第17-19页 |
三、大学生自我伤害的原因 | 第19-28页 |
(一) 大学生自我伤害的直接原因 | 第19-21页 |
1 学习受挫 | 第19页 |
2 人际交往受挫 | 第19-20页 |
3 感情受挫 | 第20页 |
4 就业受挫 | 第20-21页 |
(二) 大学生自我伤害的间接原因 | 第21-28页 |
1 客观原因 | 第21-25页 |
2 主观原因 | 第25-28页 |
四、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大学生自我伤害现象中的优势与作用 | 第28-32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大学生自我伤害现象中的优势 | 第28-29页 |
1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攻心”为上 | 第28页 |
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近水楼台先得月” | 第28页 |
3 思想政治理论的思想性 | 第28-29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大学生自我伤害现象中的作用 | 第29-32页 |
1 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 第29-30页 |
2 树立正确的“三观” | 第30页 |
3 促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 | 第30-31页 |
4 提升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 第31-32页 |
五、思想政治教育对预防大学生自我伤害现象的对策研究 | 第32-42页 |
(一)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 | 第32-34页 |
1 增加有关危机干预的教学内容 | 第32页 |
2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第32-33页 |
3 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 | 第33-34页 |
4 加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教育 | 第34页 |
(二)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方式 | 第34-37页 |
1 主导教育与多样化教育相结合 | 第34-35页 |
2 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第35-36页 |
3 灵活灌输与多样渗透性相结合 | 第36页 |
4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突出学生的个性 | 第36-37页 |
(三) 预防大学生自我伤害现象的方法 | 第37-40页 |
1 提高教师对危机干预的认识以及专业性 | 第37页 |
2 完善高校心理健康体系 | 第37-38页 |
3 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预防大学生自我伤害系统 | 第38-40页 |
(四) 重视大学生自我伤害后的学生心理修复工作 | 第40-42页 |
1 对自我伤害未遂学生加强心理干预 | 第40页 |
2 对周围学生提供心理疏导 | 第40-42页 |
六、总结 | 第42-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