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动力装置论文--内燃机动力装置论文--柴油机论文

船用柴油机EGR与掺水燃烧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氮氧化物(NOx)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手段第14-17页
        1.2.1 氮氧化物(NOx)的生成机理第14-15页
        1.2.2 氮氧化物(NOx)的控制手段第15-17页
    1.3 废气再循环技术概述第17-21页
        1.3.1 废气再循环技术第17页
        1.3.2 内部EGR技术第17-18页
        1.3.3 外部EGR技术第18-20页
        1.3.4 EGR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1页
    1.4 掺水燃烧技术概述第21-25页
        1.4.1 掺水燃烧技术第21-22页
        1.4.2 掺水乳化油技术第22-23页
        1.4.3 缸内直接喷水技术第23页
        1.4.4 进气道加湿技术第23页
        1.4.5 掺水燃烧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25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柴油机仿真计算模型的建立第27-37页
    2.1 FIRE软件简介第27页
    2.2 仿真平台的构成第27-28页
    2.3 仿真模型网格建立第28-29页
    2.4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确定第29-30页
    2.5 计算子模型选择第30-34页
        2.5.1 湍流模型第30页
        2.5.2 喷雾模型第30-32页
        2.5.3 燃烧模型第32-33页
        2.5.4 排放模型第33-34页
    2.6 计算模型的验证第34页
    2.7 本章小结第34-37页
第三章 废气再循环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第37-67页
    3.1 EGR对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第37-50页
        3.1.1 EGR对滞燃期的影响第37-39页
        3.1.2 EGR对燃烧过程各参数的影响第39-41页
        3.1.3 EGR率对功率和油耗率的影响第41-42页
        3.1.4 EGR率对污染物生成的影响第42-44页
        3.1.5 EGR对缸内温度场及排放物分布的影响第44-50页
    3.2 EGR温度对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第50-58页
        3.2.1 EGR温度对滞燃期的影响第50-51页
        3.2.2 EGR温度对燃烧过程各参数的影响第51-53页
        3.2.3 EGR温度对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第53-54页
        3.2.4 EGR温度对污染物生成的影响第54-55页
        3.2.5 EGR温度对缸内温度场及污染物分布的影响第55-58页
    3.3 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的EGR柴油机性能评价分析第58-64页
        3.3.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第58页
        3.3.2 灰色决策模型第58-59页
        3.3.3 利用灰色决策模型选择柴油机最佳EGR率第59-61页
        3.3.4 柴油机EGR系统性能评估及决策仿真平台开发和使用第61-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四章 掺水燃烧技术及其与EGR技术结合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第67-95页
    4.1 掺水乳化油技术对柴油机性能影响仿真研究第67-72页
        4.1.1 掺水乳化油参数定义第67页
        4.1.2 掺水乳化油对燃烧过程各参数的影响第67-68页
        4.1.3 掺水乳化油对功率和油耗率的影响第68-69页
        4.1.4 掺水乳化油对污染物生成的影响第69-70页
        4.1.5 掺水乳化油对缸内温度场及污染物分布的影响第70-71页
        4.1.6 掺水乳化油最佳掺水比例的确定第71-72页
    4.2 掺水乳化油技术与EGR技术结合使用对柴油机性能影响仿真研究第72-79页
        4.2.1 掺水乳化油与EGR结合使用对燃烧过程各参数的影响第72-74页
        4.2.2 掺水乳化油与EGR结合使用对功率和油耗率的影响第74-75页
        4.2.3 掺水乳化油与EGR结合使用对污染物生成的影响第75页
        4.2.4 掺水乳化油与EGR结合使用对缸内温度场及污染物分布的影响第75-79页
        4.2.5 最佳掺水比例和EGR率的确定第79页
    4.3 进气道加湿技术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第79-84页
        4.3.1 进气道加湿技术参数定义第80页
        4.3.2 进气道加湿计算初始条件的确定第80页
        4.3.3 进气道加湿对燃烧过程各参数的影响第80-81页
        4.3.4 进气道加湿对功率和油耗率的影响第81-82页
        4.3.5 进气道加湿对污染物生成的影响第82-83页
        4.3.6 进气道加湿对缸内温度场及污染物分布的影响第83-84页
        4.3.7 进气道加湿最佳水油比的确定第84页
    4.4 进气道加湿技术与EGR技术结合使用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第84-94页
        4.4.1 进气道加湿技术与EGR技术结合使用初始条件的确定第85页
        4.4.2 进气道加湿与EGR技术结合使用对燃烧过程各参数的影响第85-88页
        4.4.3 进气道加湿与EGR技术结合使用对功率和油耗率的影响第88-89页
        4.4.4 进气道加湿与EGR技术结合使用对污染物生成的影响第89-90页
        4.4.5 进气道加湿与EGR技术结合使用对缸内温度场及污染物分布的影响第90-93页
        4.4.6 最佳水油比和EGR率的确定第93-94页
    4.5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五章 废气再循环技术试验研究第95-101页
    5.1 EGR系统设计第95-96页
        5.1.1 EGR系统布置方案第95页
        5.1.2 EGR率的确定方法第95-96页
    5.2 试验装置及设备第96-98页
    5.3 试验结果第98-100页
        5.3.1 试验结果分析第98-100页
        5.3.2 试验与仿真预测对比第100页
    5.4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01-103页
    6.1 全文总结第101-102页
    6.2 展望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轴流式叶轮机械叶型反问题设计研究
下一篇:小缸径低速柴油机增压式电控喷油器喷射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