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南昌小蓝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2 实践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3 文献述评第14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国内外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分析第16-25页
    2.1 集成电路产业第16-19页
        2.1.1 产业结构第16-17页
        2.1.2 产业特点第17-18页
        2.1.3 集成电路产业经营模式第18-19页
    2.2 国外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分析第19-21页
        2.2.1 美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概况第19-20页
        2.2.2 韩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概况第20页
        2.2.3 日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概况第20-21页
    2.3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概况第21-23页
        2.3.1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阶段第22页
        2.3.2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发展概况第22-23页
    2.4 国内外主要企业发展状况第23-25页
        2.4.1 ARM第23-24页
        2.4.2 高通第24页
        2.4.3 中芯国际第24页
        2.4.4 长电科技第24-25页
第3章 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分析第25-33页
    3.1 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本情况第25-27页
    3.2 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现状第27-31页
        3.2.1 成立“南芯基金”第28-29页
        3.2.2 恩智浦半导体公司第29页
        3.2.3 北京思比科微电子有限公司第29页
        3.2.4 上海硅通半导体有限公司第29-30页
        3.2.5 南昌八零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第30页
        3.2.6 英孚集团第30-31页
    3.3 南昌小蓝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第31-32页
        3.3.1 创东方创业投资基金第31页
        3.3.2 南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第31页
        3.3.3 小蓝创投基金第31-32页
        3.3.4 其他相关政策第32页
    3.4 南昌小蓝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标第32-33页
        3.4.1 长远目标第32页
        3.4.2 近期目标第32-33页
第4章 南昌小蓝集成电路产业态势(SWOT)分析第33-36页
    4.1 南昌小蓝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优势第33-34页
    4.2 南昌小蓝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劣势第34页
    4.3 南昌小蓝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机遇第34-35页
    4.4 南昌小蓝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挑战第35-36页
第5章 南昌小蓝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思路第36-46页
    5.1 发展形势第36-37页
    5.2 目标定位第37-39页
    5.3 发展路线第39-41页
        5.3.1 先进封装测试创新创业区——打造芯片封装测试创新创业活力第39页
        5.3.2 芯片封装测试产业集聚示范区第39页
        5.3.3 芯片封装测试产业生态区第39页
        5.3.4 服务配套功能区第39-40页
        5.3.5 产学研平台建设第40页
        5.3.6 行业龙头集聚第40页
        5.3.7 创业孵化平台第40页
        5.3.8 增值服务平台第40-41页
        5.3.9 配套设施建设第41页
    5.4 重要任务第41-43页
        5.4.1 龙头企业引进和产业聚集工程第41-42页
        5.4.2 先进封装材料与封装测试工艺创新工程第42页
        5.4.3 化合物半导体封装测试应用示范工程第42页
        5.4.4 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应用示范工程第42-43页
    5.5 保障措施第43-46页
        5.5.1 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第43页
        5.5.2 设立专项基金第43页
        5.5.3 出台和落实扶持性政策第43-44页
        5.5.4 建立服务体系第44-45页
        5.5.5 人才引进与培养第45-4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6-48页
    6.1 研究结论第46-47页
    6.2 研究展望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州省某高速公路BOT+EPC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KL公司卫浴产品定制项目管理流程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