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证券管理法令论文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12-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页
        1.3.2 创新点与不足第12-13页
    1.4 论文架构第13-14页
第2章 问题的提出第14-17页
    2.1 股权众筹第一案第14-15页
        2.1.1 案情介绍第14页
        2.1.2 案件焦点第14页
        2.1.3 问题初探第14-15页
    2.2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法律问题第15-17页
        2.2.1 专门性立法缺失第15页
        2.2.2 监管文件法律位阶低第15页
        2.2.3 与现有法律规定冲突第15-16页
        2.2.4 监督机制不全面第16-17页
第3章 我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法律属性分析第17-20页
    3.1 民事法律关系—“合同”角度分析第17-18页
        3.1.1 居间合同关系第17页
        3.1.2 委托合同关系第17-18页
        3.1.3 买卖合同关系第18页
        3.1.4 违约责任承担第18页
    3.2 证券法律关系—“准金融”角度分析第18-20页
        3.2.1 符合证券的基本特征第18页
        3.2.2 符合证券发行的特征第18-19页
        3.2.3 符合我国证券法的列举的类型第19页
        3.2.4 世界各国都将其纳入证券范畴第19-20页
第4章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的监管问题分析第20-25页
    4.1 股权融资平台准入问题分析第20-22页
        4.1.1 平台地位界定不清问题分析第20-21页
        4.1.2 平台准入条件不适当问题分析第21-22页
    4.2 股权融资平台运行问题分析第22-23页
        4.2.1 信息审核不规范问题分析第22页
        4.2.2 投资者教育缺失问题分析第22-23页
        4.2.3 融资资金安全问题分析第23页
    4.3 股权融资平台退出经营问题分析第23-25页
第5章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投融资双方监管问题分析第25-30页
    5.1 融资方监管问题分析第25-27页
        5.1.1 股权架构问题分析第25-26页
        5.1.2 信息披露问题分析第26-27页
    5.2 投资人监管问题分析第27-30页
        5.2.1 合格投资者界定规范问题分析第27页
        5.2.2 “领投+跟投”模式问题分析第27-28页
        5.2.3 退出机制不完善问题分析第28-30页
第6章 国外对于互联网股权融资的立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第30-37页
    6.1 美国关于股权融资的立法规定第30-32页
        6.1.1 对“集资门户”的要求第30-31页
        6.1.2 对融资公司的要求第31页
        6.1.3 对投资人的要求第31-32页
    6.2 英国关于股权融资的立法规定第32-34页
        6.2.1 投资者的审核和分类设限第33页
        6.2.2 平台担负义务第33-34页
    6.3 法国关于股权融资的立法规定第34-35页
        6.3.1 平台业务规定第34-35页
        6.3.2 平台融资规定第35页
    6.4 对我国的启示第35-37页
        6.4.1 关于对融资平台监管的启示第35-36页
        6.4.2 关于对融资方监管的启示第36页
        6.4.3 关于对投资人监管的启示第36-37页
第7章 我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监管法律制度完善的建议第37-46页
    7.1 制定监管法细则第37-38页
        7.1.1 确立融资模式的证券性质第37-38页
        7.1.2 将股权融资平台作为监管重心第38页
        7.1.3 明确参与主体的权责关系第38页
    7.2 平台相关制度的完善第38-42页
        7.2.1 平台准入及合规制度的完善第38-40页
            7.2.1.1 注册资本实缴制度第38-39页
            7.2.1.2 建立平台资质审核和资信等级划分制度第39-40页
        7.2.2 平台治理制度的完善第40-42页
            7.2.2.1 完善平台双重审核制度第40-41页
            7.2.2.2 完善投资者教育体系第41页
            7.2.2.3 建立资金托管机制第41-42页
        7.2.3 完善平台破产制度第42页
    7.3 投融资双方相关制度的完善第42-46页
        7.3.1 关于融资方监管制度的完善第42-43页
            7.3.1.1 建立信息披露规则第42-43页
            7.3.1.2 股权架构模式合法化第43页
        7.3.2 关于投资人监管制度的完善第43-46页
            7.3.2.1 建立投资人分类制度第43-44页
            7.3.2.2 明确领投人的资格与义务第44页
            7.3.2.3 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村社会救助中的政府责任
下一篇:纳税人诚实推定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