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科学基础理论论文--建筑空间理论论文

现代建筑空间诗学的营造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当代社会理性与人文的距离第12-13页
        1.1.2 诗意栖居对建筑诗学的需要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9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7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7-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1.4.1 相关概念阐述第19-21页
        1.4.2 各章节主要内容第21页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21-24页
        1.5.1 研究方法第21-23页
        1.5.2 研究框架第23-24页
第二章 现代建筑空间的诗学特性第24-49页
    2.1 诗学空间对建筑空间的影响第24-35页
        2.1.1 诗歌文学中的空间意象第24-27页
        2.1.2 诗意栖居的建筑探索第27-31页
        2.1.3 现代建筑空间的诗学张力第31-35页
    2.2 现代建筑空间诗学的特征第35-43页
        2.2.1 建筑空间诗学的时间特征第36-39页
        2.2.2 建筑空间诗学的体验特征第39-42页
        2.2.3 建筑空间诗学的情感特征第42-43页
    2.3 现代建筑空间中的诗学思维第43-49页
第三章 现代建筑诗学空间的营造第49-79页
    3.1 建筑诗学空间的营造基点第49-61页
        3.1.1 基于日常生活的建筑诗学空间第49-53页
        3.1.2 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诗学空间第53-56页
        3.1.3 基于时代发展的建筑诗学空间第56-58页
        3.1.4 基于人性哲思的建筑诗学空间第58-61页
    3.2 建筑诗学空间的营造手法第61-72页
        3.2.1 人文的隐喻——比喻第61-64页
        3.2.2 氛围的组织——叙事第64-66页
        3.2.3 思绪的贯通——想象第66-69页
        3.2.4 技艺的语言——建构第69-72页
    3.3 建筑诗学空间的呈现效果第72-79页
        3.3.1 意识与物质的共存第72-73页
        3.3.2 灵魂与精神的在场第73-75页
        3.3.3 意象与意境的建立第75-79页
结语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致谢第84-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86-8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C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门之解读—基于场所理论的中国传统建筑入口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