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资源枯竭型村庄发展规划策略研究--以山西省蒲县太林村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15页
        1.3.3 现状研究总结第15页
    1.4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第15-16页
        1.4.1 研究对象界定第15-16页
        1.4.2 相关概念界定第16页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第16-18页
        1.5.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2 技术路线第17页
        1.5.3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6 研究框架第18-19页
    1.7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2章 论文研究基础及案例分析第20-30页
    2.1 论文相关理论基础第20-22页
        2.1.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第20页
        2.1.2 城乡一体化理论第20-22页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页
    2.2 资源枯竭型村庄相关案例研究第22-29页
        2.2.1 湖北大冶市煤矿村第22-24页
        2.2.2 唐山桥西县巴家裕村第24-26页
        2.2.3 山西阳泉小河村第26-28页
        2.2.4 案例小结第28-29页
    2.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资源枯竭型村庄发展策略研究第30-72页
    3.1 资源枯竭型村庄发展特征研究第30-39页
        3.1.1 我国资源枯竭型村庄数量及分布特征第30-32页
        3.1.2 资源枯竭型村庄分类研究第32-34页
        3.1.3 资源枯竭型村庄演进特征研究第34-39页
        3.1.4 本节小结第39页
    3.2 资源枯竭型村庄面临的挑战及原因第39-50页
        3.2.1 资源型经济与村庄经济发展困境第39-43页
        3.2.2 村庄生态环境困境与成因第43-45页
        3.2.3 村庄规划建设问题与成因第45-47页
        3.2.4 经济衰退与村庄社会发展挑战第47-48页
        3.2.5 本节小结第48-50页
    3.3 资源枯竭型村庄发展对策第50-57页
        3.3.1 村庄经济产业发展对策第50-52页
        3.3.2 村庄生态环境治理对策第52-53页
        3.3.3 村庄规划建设发展对策第53-55页
        3.3.4 村庄社会发展对策第55-56页
        3.3.5 本节小结第56-57页
    3.4 不同类型村庄发展规划策略第57-71页
        3.4.1 资源枯竭型村庄发展类型推导第57-60页
        3.4.2 服务型村庄发展规划策略第60-66页
        3.4.3 农业生产型村庄发展规划策略第66-69页
        3.4.4 迁村并点型村庄发展规划策略第69-70页
        3.4.5 本节小结第70-71页
    3.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4章 山西省蒲县太林村发展规划策略实践第72-95页
    4.1 太林村概况第72-75页
        4.1.1 太林村基本情况第72页
        4.1.2 太林村区位条件分析第72-73页
        4.1.3 太林村人文与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分析第73-74页
        4.1.4 太林村生态建设条件分析第74-75页
    4.2 太林村发展面临的困境第75-80页
        4.2.1 经济产业发展受阻,村民收入水平下降第76-77页
        4.2.2 生态环境污染,卫生条件较差第77-78页
        4.2.3 村庄布局混乱,设施配套不完善第78-79页
        4.2.4 村庄空心化严重,活力丧失第79-80页
    4.3 太林村发展规划策略第80-94页
        4.3.1 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复苏经济水平第80-83页
        4.3.2 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生态环境整治优先,满足持续发展第83-85页
        4.3.3 用地布局方面:优化村庄用地组织,完善设施布局第85-88页
        4.3.4 空间塑造方面:重塑太林村空间,增加太林村活力`第88-93页
        4.3.5 社会发展方面:加强村民培训,鼓励太林村组织化建设第93-94页
    4.4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结论第95-97页
    研究结论第95-96页
    论文的展望与不足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附录第103-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仿人机器人目标识别与移动作业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人性化设计的什刹海历史街区公共空间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