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土地储备数据库设计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土地储备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1-12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2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土地收储资产数据库设计 | 第14-24页 |
2.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14-15页 |
2.2 数据库总体设计 | 第15-16页 |
2.2.1 空间数学基础 | 第15页 |
2.2.2 数据库组成 | 第15-16页 |
2.3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 第16-18页 |
2.4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 第18-21页 |
2.4.1 收回土地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 第18-19页 |
2.4.2 出让用地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 第19页 |
2.4.3 补偿土地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 第19页 |
2.4.4 储备土地数据的逻辑关系 | 第19-20页 |
2.4.5 收回土地、储备土地和出让土地之间的逻辑关系 | 第20页 |
2.4.6 收回土地、补偿土地和未批已补偿土地之间的逻辑关系 | 第20-21页 |
2.5 数据表和工作图层的命名规则 | 第21-22页 |
2.5.1 数据库命名规则 | 第21页 |
2.5.2 数据表命名规则 | 第21页 |
2.5.3 字段命名规则 | 第21页 |
2.5.4 收储编号规则 | 第21-22页 |
2.6 空间数据分层 | 第22-23页 |
2.7 属性数据表定义 | 第23-24页 |
第3章 土地收储资产数据库建设 | 第24-34页 |
3.1 资料准备与预处理 | 第24-27页 |
3.1.1 资料准备 | 第24页 |
3.1.2 资料分析 | 第24页 |
3.1.3 数据预处理 | 第24-27页 |
3.2 数据采集 | 第27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27-30页 |
3.3.1 数据检查 | 第27-30页 |
3.3.2 属性数据完善 | 第30页 |
3.4 统计分析 | 第30-32页 |
3.5 图件制作 | 第32-34页 |
第4章 土地收储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析 | 第34-42页 |
4.1 土地收储系统业务分析 | 第34-36页 |
4.2 功能和性能要求 | 第36-37页 |
4.2.1 功能要求 | 第36-37页 |
4.2.2 性能要求 | 第37页 |
4.3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 第37-42页 |
4.3.1 GIS(地理信息)技术 | 第37页 |
4.3.2 ArcGIS Engine 的类库 | 第37-39页 |
4.3.3 NET 平台 | 第39页 |
4.3.4 工作流技术 | 第39-40页 |
4.3.5 WinForm 窗体传值 | 第40-42页 |
第5章 土地收储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 第42-52页 |
5.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2-43页 |
5.1.1 软件环境 | 第42页 |
5.1.2 功能模块设计 | 第42-43页 |
5.2 系统详细设计 | 第43-52页 |
5.2.1 文件模块详细设计 | 第44-46页 |
5.2.2 收储业务模块详细设计 | 第46-48页 |
5.2.3 查询模块详细设计 | 第48-52页 |
第6章 土地收储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 第52-64页 |
6.1 系统功能主界面 | 第52-54页 |
6.1.1 主界面 | 第52页 |
6.1.2 功能介绍 | 第52-54页 |
6.2 文件模块功能 | 第54-56页 |
6.2.1 加载数据 | 第54页 |
6.2.2 导入坐标数据 | 第54-56页 |
6.3 收储业务模块功能 | 第56-60页 |
6.3.1 新增地块 | 第56-59页 |
6.3.2 属性变更 | 第59-60页 |
6.3.3 出让用地灭失 | 第60页 |
6.4 查询模块功能 | 第60-64页 |
6.4.1 SQL 查询 | 第61页 |
6.4.2 位置查询 | 第61-62页 |
6.4.3 表格查询 | 第62-64页 |
第7章 土地收储数据库管理系统测试 | 第64-68页 |
7.1 系统测试概述 | 第64页 |
7.2 系统测试项目 | 第64-67页 |
7.2.1 新增功能测试 | 第64-65页 |
7.2.2 属性变更功能测试 | 第65-66页 |
7.2.3 查询功能测试 | 第66-67页 |
7.3 系统测试结果 | 第67-68页 |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8-71页 |
8.1 结论 | 第68页 |
8.2 创新点 | 第68-69页 |
8.3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88页 |
附录1 总体技术路线图 | 第74-75页 |
附录2 收回土地与储备土地之间的空间 E-R 图 | 第75-76页 |
附录3 出让用地图层属性结构表 | 第76-77页 |
附录4 收回国有土地图层属性结构表 | 第77-78页 |
附录5 土地补偿_征收集体土地图层属性结构表 | 第78-79页 |
附录6 土地征转用审批图层属性结构表 | 第79-80页 |
附录7 储备土地图层属性结构表 | 第80页 |
附录8 未批已补偿土地图层属性结构表 | 第80-81页 |
附录 9 土地收购储备位置示意图 | 第81-82页 |
附录 10 收回国有土地流程图 | 第82-83页 |
附录 11 新增地块功能的关键源代码 | 第83-8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8-89页 |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