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基流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1.2.1 基流的定义 | 第14页 |
1.2.2 基流分割方法 | 第14-19页 |
1.2.3 国内外在基流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 流域水量平衡研究综述 | 第21-27页 |
1.3.1 流域水量平衡模型 | 第21-22页 |
1.3.2 基于 Budyko 假设的流域水量平衡研究 | 第22-27页 |
1.3.2.1 Budyko 水热耦合平衡假设 | 第22-24页 |
1.3.2.2 满足 Budyko 假设的经验公式 | 第24-25页 |
1.3.2.3 Budyko 假设的应用研究 | 第25-27页 |
1.4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第27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1.5.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7-28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 第29-39页 |
2.1 美国密歇根州概况 | 第29-38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9-30页 |
2.1.2 气候 | 第30-31页 |
2.1.3 温度 | 第31页 |
2.1.4 河流及水系 | 第31-33页 |
2.1.5 水资源状况 | 第33-34页 |
2.1.6 土地利用及植被覆盖 | 第34页 |
2.1.7 土壤 | 第34-36页 |
2.1.8 地质地貌 | 第36-38页 |
2.2 数据来源 | 第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基流与基流指数预测的回归模型 | 第39-58页 |
3.1 流域划分 | 第39-42页 |
3.1.1 水文测站的选取 | 第39-40页 |
3.1.2 流域边界的确定 | 第40-42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2-48页 |
3.2.1 流域特征 | 第42-43页 |
3.2.2 基流分割 | 第43-47页 |
3.2.2.1 WHAT 程序简介 | 第43-44页 |
3.2.2.2 基流分割的步骤 | 第44-47页 |
3.2.3 回归分析 | 第47-48页 |
3.3 研究流域的基流和基流指数 | 第48-50页 |
3.4 模型的建立 | 第50-54页 |
3.5 模型的验证 | 第54-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基于 Budyko 假设的流域多年平均水量平衡 | 第58-69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58-63页 |
4.1.1 采用的数据 | 第58页 |
4.1.2 潜在蒸散发的计算 | 第58-60页 |
4.1.3 Budyko 假设的解析解:傅氏公式 | 第60-62页 |
4.1.4 多年平均径流的气候敏感性分析 | 第62-63页 |
4.2 研究流域内多年平均的水量平衡 | 第63-65页 |
4.3 多年平均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65-66页 |
4.4 基流对多年平均水量平衡的影响 | 第66-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基于 Budyko 假设的流域年水量平衡 | 第69-82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69-72页 |
5.1.1 采用的数据 | 第69页 |
5.1.2 Koster and Suarez 解析模型 | 第69-71页 |
5.1.3 时间序列的趋势性检验 | 第71-72页 |
5.1.4 相关分析 | 第72页 |
5.1.5 年径流的气候敏感性分析 | 第72页 |
5.2 研究流域的年水量平衡 | 第72-75页 |
5.3 水平衡要素的趋势性检验 | 第75-77页 |
5.4 年径流对年降水和年潜在蒸散发的敏感性 | 第77-78页 |
5.5 基流对年水量平衡的影响 | 第78-8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径流年际变化的预测模型 | 第82-93页 |
6.1 概述 | 第82-83页 |
6.2 研究方法 | 第83-84页 |
6.2.1 径流年际变化的判定方法 | 第83页 |
6.2.2 单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 | 第83-84页 |
6.2.3 建模步骤 | 第84页 |
6.3 研究流域径流的年际变化 | 第84-90页 |
6.3.1 年径流的统计特征分析 | 第84-87页 |
6.3.2 基于 Koster and Suarez 解析模型的径流年际变化预测 | 第87-90页 |
6.4 径流偏差率修正方程的建立及应用 | 第90-9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93-95页 |
7.1 结论 | 第93-94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94页 |
7.3 研究中的不足及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作者简介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