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水果坚实度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利用冲击力检测水果坚实度的方法 | 第10-11页 |
1.2.2 利用振动频谱检测水果坚实度的方法 | 第11页 |
1.2.3 利用光谱技术检测水果实坚实度的方法 | 第11-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和方法 | 第17-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19页 |
2.1.1 样本的选择 | 第17页 |
2.1.2 样本的预处理 | 第17-18页 |
2.1.3 测定内容及具体过程 | 第18-19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9-21页 |
2.2.1 高光谱图像分析系统 | 第19-21页 |
2.2.2 光谱采集系统的操作 | 第21页 |
2.3 光谱采集方法 | 第21-22页 |
2.4 光谱采集、分析和建模软件的介绍 | 第22-24页 |
2.4.1 Spectral-Cube 光谱采集软件 | 第22页 |
2.4.2 ENVI4.7 降维处理 | 第22-23页 |
2.4.3 TQ Analyst v6 光谱分析和建模软件 | 第23-24页 |
2.5 光谱预处理方法 | 第24-26页 |
2.5.1 原始光谱 | 第24页 |
2.5.2 微分光谱处理 | 第24-25页 |
2.5.3 平滑 | 第25页 |
2.5.4 多元散射校正 | 第25-26页 |
2.5.5 标准正则变换 | 第26页 |
2.6 模型稳定性的评价 | 第26-2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样品分析与预处理 | 第28-34页 |
3.1 哈密瓜样本理化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28-31页 |
3.1.1 不同品种坚实度值的分析 | 第28-29页 |
3.1.2 不同成熟度坚实度值的分析 | 第29页 |
3.1.3 不同检测部位坚实度值的分析 | 第29-30页 |
3.1.4 不同光谱的分析 | 第30-31页 |
3.2 哈密瓜光谱采集部位对建模结果的分析 | 第31-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哈密瓜坚实度的高光谱检测定量分析 | 第34-49页 |
4.1 异常样品的剔除 | 第34-41页 |
4.1.1 异常光谱的剔除 | 第35-36页 |
4.1.2 Dixon 检验法剔除异常样本 | 第36-37页 |
4.1.3 杠杆值与学生残差 T 检验准则 | 第37-38页 |
4.1.4 主成分得分异常样本剔除 | 第38-39页 |
4.1.5 疑似异常样品的再鉴定 | 第39-41页 |
4.2 光谱预处理的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41-44页 |
4.2.1 光谱区域的选择与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4.2.2 微分光谱的选择与结果分析 | 第42页 |
4.2.3 光程校正方法的比较与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4.2.4 光谱平滑处理的比较与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4.3 建模算法的比较与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4.3.1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SMLR) | 第44页 |
4.3.2 主成分回归(PCR) | 第44-45页 |
4.3.3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 | 第45-46页 |
4.4 模型的验证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页 |
5.2 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附件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