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1 转基因棉花抗性的研究 | 第13-14页 |
1.1.1 转基因作物的概念 | 第13页 |
1.1.2 转Bt基因棉花抗性的研究 | 第13-14页 |
1.1.3 抗性基因频率的研究 | 第14页 |
1.2 抗性治理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1 庇护所策略 | 第15-16页 |
1.2.2 国内外的庇护所策略实施情况 | 第16页 |
1.2.3 新疆的抗性治理策略 | 第16页 |
1.3 棉铃虫发生动态影响 | 第16-17页 |
1.4 棉铃虫虫源性质的分析 | 第17-18页 |
1.5 棉铃虫的迁飞的研究 | 第18页 |
1.6 棉铃虫交配的研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玛河流域棉铃虫虫源性质 | 第20-2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2.1.1 试验区域 | 第20页 |
2.1.2 收集方法 | 第20页 |
2.1.3 棉铃虫雌性生殖系统解剖及测试样品准备 | 第20页 |
2.1.4 碳稳定同位素检测 | 第20-21页 |
2.1.5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2.2.1 棉铃虫种群动态 | 第21-22页 |
2.2.2 棉铃虫不同部位δ13C的差异性 | 第22页 |
2.2.3 棉铃虫虫源性质 | 第22-23页 |
2.2.4 棉铃虫雌雄虫源性质 | 第23-24页 |
2.3 讨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玛河流域棉铃虫迁飞性 | 第26-3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3.1.1 试验区域 | 第26页 |
3.1.2 供试虫源 | 第26页 |
3.1.3 卵巢发育级别监测 | 第26页 |
3.1.4 迁飞判断标准 | 第26-27页 |
3.1.5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3.2.1 卵巢发育级别与雌蛾交配次数相关性 | 第27页 |
3.2.2 棉铃虫卵巢发育情况 | 第27-29页 |
3.3 讨论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玛河流域棉铃虫交配特性 | 第30-3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4.1.1 试验区域 | 第30页 |
4.1.2 交配频 | 第30页 |
4.1.3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4.2.1 交配比例的研究 | 第31-32页 |
4.2.2 交配频率的研究 | 第32-33页 |
4.2.3 不同来源棉铃虫交配情况研究 | 第33-34页 |
4.2.4 雌蛾体长与精包大小相关性 | 第34-35页 |
4.3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新疆地区棉铃虫主要庇护所作物--玉米的种植情况 | 第37-41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37页 |
5.2 统计方法 | 第3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5.3.1 南北疆棉花的种植比例 | 第37-38页 |
5.3.2 南北疆玉米种植比例 | 第38-40页 |
5.4 讨论 | 第40-4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1-43页 |
6.1 棉铃虫虫源分析 | 第41页 |
6.2 棉铃虫迁飞习性 | 第41页 |
6.3 棉铃虫交配特性研究 | 第41-42页 |
6.4 棉铃虫庇护所评估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