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s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3页 |
1.1 从豆制品废水成分及其特性 | 第11-16页 |
1.1.1 大豆乳清蛋白 | 第12-13页 |
1.1.2 大豆异黄酮 | 第13-15页 |
1.1.3 大豆低聚糖 | 第15-16页 |
1.2 从豆制品废水中提取功能性物质 | 第16-21页 |
1.2.1 从豆制品废水中提取蛋白质 | 第16-18页 |
1.2.2 从豆制品废水中提取大豆异黄酮 | 第18-20页 |
1.2.3 从豆制品废水中提取大豆低聚糖 | 第20-21页 |
1.3.利用豆制品废水进行微生物培养 | 第21页 |
1.4 利用豆制品废水作为食品加工原料 | 第21-22页 |
1.5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豆制品废水中蛋白质的回收 | 第23-4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4-27页 |
2.2.1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4-25页 |
2.2.2 絮凝-超滤回收豆制品废水中大豆乳清蛋白 | 第25-26页 |
2.2.3 大豆乳清蛋白粗提物的纯化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9页 |
2.3.1 蛋白质、总糖以及异黄酮测定标准曲线 | 第27-28页 |
2.3.2 絮凝-超滤条件对大豆乳清蛋白提取的影响 | 第28-34页 |
2.3.3 大豆乳清蛋白粗提物纯化工艺的确定 | 第34-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豆制品废水中大豆异黄酮的分离与纯化 | 第41-5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41-42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4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42-45页 |
3.2.1 大豆异黄酮的检测 | 第42页 |
3.2.2 乙酸乙酯萃取大豆异黄酮试验 | 第42-43页 |
3.2.3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大豆异黄酮试验 | 第43页 |
3.2.4 大孔树脂动态吸附解吸试验 | 第43-44页 |
3.2.5 大豆异黄酮的显色反映 | 第44页 |
3.2.6 大豆异黄酮粗提物的纯化试验 | 第44-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5页 |
3.3.1 乙酸乙酯萃取大豆异黄酮效果 | 第45页 |
3.3.2 静态吸附条件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45-48页 |
3.3.3 动态吸附条件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48-52页 |
3.3.4 大豆异黄酮的显色反应 | 第52-53页 |
3.3.5 大豆异黄酮粗提物纯化方案的确定 | 第53-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豆制品废水中大豆低聚糖的回收 | 第56-66页 |
4.1.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56-57页 |
4.1.2 仪器与设备 | 第57-58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58-59页 |
4.2.1 总糖和总盐测定方法 | 第58页 |
4.2.2 豆制品废水脱色试验 | 第58页 |
4.2.3 脱色后废水的离子交换串联脱盐试验 | 第58-59页 |
4.2.4 脱色后废水混合床脱盐试验 | 第5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5页 |
4.3.1 活性炭脱色效果 | 第59-60页 |
4.3.2 大孔树脂脱色效果 | 第60-61页 |
4.3.3 离子交换树脂串联脱盐效果 | 第61-63页 |
4.3.4 混合床脱盐效果 | 第63-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