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内燃机与活塞的热负荷 | 第11-13页 |
1.3 活塞的热疲劳理论 | 第13-14页 |
1.4 活塞的热冲击理论分析 | 第14-16页 |
1.5 活塞热损伤理论 | 第16-17页 |
1.6 活塞热疲劳、热冲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6.1 高温强度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6.2 活塞热疲劳模拟试验台架 | 第18-19页 |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5页 |
第二章 内燃机活塞热冲击0维和1维模型的理论研究 | 第25-40页 |
2.1 内燃机活塞热冲击模型 | 第25-29页 |
2.1.1 内燃机热冲击的分类 | 第25-26页 |
2.1.2 高周波热冲击的数学模型 | 第26-28页 |
2.1.3 低周波热冲击的数学模型: | 第28-29页 |
2.2 活塞导热模 | 第29-31页 |
2.2.1 集总参数导热模型 | 第29-30页 |
2.2.2 平壁导热模型 | 第30-31页 |
2.2.3 活塞多维导热模型 | 第31页 |
2.3 各种导热模型的解析解 | 第31-37页 |
2.3.1 0维(集总参数)模型解析解 | 第31-34页 |
2.3.2 一维平壁导热模型解析解 | 第34-37页 |
2.4 平壁的动态热应力模型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活塞热冲击模型的分析与验证 | 第40-85页 |
3.1 集总参数导热模型 | 第40-54页 |
3.1.1 高周波三角形热冲击模型的计算 | 第40-50页 |
3.1.2 矩形热冲击模型的计算 | 第50-51页 |
3.1.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3.2 一维平壁导热模型 | 第54-59页 |
3.2.1 矩形热冲击温度模型的计算结果 | 第55-56页 |
3.2.2 矩形热冲击温度模型的试验 | 第56-57页 |
3.2.3 矩形热冲击的热应力模型的计算结果 | 第57-59页 |
3.3 活塞热冲击的有限元分析 | 第59-83页 |
3.3.1 活塞的有限元分析(FEA)技术简介 | 第59-60页 |
3.3.2 有限元法在场分析中的应用 | 第60-65页 |
3.3.3 ANSYS软件的介绍 | 第65-70页 |
3.3.4 应用ANSYS分析活塞轴对称模型的热冲击 | 第70-8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第四章 活塞热冲击模拟试验台 | 第85-107页 |
4.1 试验台主要技术指标 | 第85-86页 |
4.2 试验台总体方案 | 第86-87页 |
4.3 试验台系统的组成 | 第87-94页 |
4.3.1 行走机构 | 第87-88页 |
4.3.2 活塞温度检测系统 | 第88-91页 |
4.3.4 冷却系统 | 第91-92页 |
4.3.5 安全及报警系统 | 第92-94页 |
4.4 试验台硬件控制系统设计 | 第94-97页 |
4.5 试验台控制软件设计 | 第97-104页 |
4.5.1 上位机的程序设计 | 第99页 |
4.5.2 PLC系统的程序设计 | 第99-10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7页 |
第五章 内燃机活塞随机热冲击分析 | 第107-139页 |
5.1 几个假定 | 第107-108页 |
5.2 集总参数模型下的活塞随机温度分析 | 第108-120页 |
5.2.1 活塞温度场的随机解 | 第108-114页 |
5.2.2 活塞温度响应的均值 | 第114-116页 |
5.2.3 活塞温度变化的均方值 | 第116-120页 |
5.3 平壁模型下的活塞随机温度分析 | 第120-129页 |
5.3.1 平壁模型下活塞温度场的随机解 | 第120-125页 |
5.3.2 活塞温度响应的均值和均方值 | 第125-129页 |
5.4 二维有限元模型下的活塞随机温度模拟 | 第129-137页 |
5.4.1 二维活塞有限元模型下随机激励的设定 | 第129-131页 |
5.4.2 二维活塞有限元模型下的随机温度分析 | 第131-13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3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2页 |
6.1 结论 | 第139-140页 |
6.2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140-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参加科研及获奖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