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沈阳市“阳光工场”智障员工就业服务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1-18页
1 沈阳市“阳光工场”基本情况第18-24页
    1.1 沈阳市“阳光工场”成立背景及性质第18-19页
        1.1.1“阳光工场”成立背景第18页
        1.1.2“阳光工场”性质第18-19页
    1.2 沈阳市“阳光工场”服务项目及流程第19-21页
        1.2.1 服务项目第19-20页
        1.2.2 服务流程第20-21页
    1.3 沈阳市“阳光工场”管理运营架构第21-22页
        1.3.1 管理架构第21页
        1.3.2 运营现状第21-22页
    1.4 沈阳市和平区“阳光工场”硬件设施第22-24页
2“阳光工场”智障员工就业服务的社工性质及其功效第24-34页
    2.1“阳光工场”就业服务的对象与具体内容第24-27页
    2.2“阳光工场”就业服务的社工性质第27-29页
        2.2.1“阳光工场”就业服务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载体第27-28页
        2.2.2“阳光工场”就业服务对社会工作理论的践行第28-29页
        2.2.3 社工方法的运用与专业人才的引进第29页
    2.3“阳光工场”就业服务的功效第29-34页
        2.3.1 为智障员工提供合适的岗位第29-30页
        2.3.2 提升智障员工就业技能第30页
        2.3.3 促进智障员工职业发展第30页
        2.3.4 为智障员工创造职业福利第30-31页
        2.3.5 其他相关功效第31-34页
3“阳光工场”智障员工就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4-39页
    3.1 存在的问题第34-36页
        3.1.1 智障员工岗位适应性差第34页
        3.1.2 智障员工从业技能有待提高第34-35页
        3.1.3“阳光工场”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第35-36页
        3.1.4 适合智障员工就业的项目资源有限第36页
    3.2 原因分析第36-39页
        3.2.1 智障员工职业协调性差第36-37页
        3.2.2 智障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完善第37页
        3.2.3“阳光工场”工作人员专业培训机会有限第37页
        3.2.4 促进“阳光工场”发展的社会政策及资源匮乏第37-39页
4 小组方法介入“阳光工场”就业服务的方案设计第39-48页
    4.1 提升“阳光工场”智障员工职业能力第39-43页
        4.1.1 小组活动前期准备第39-41页
        4.1.2 提升智障员工岗位适应性第41页
        4.1.3 培养智障员工职业意识第41-42页
        4.1.4 增强智障员工职业技能第42-43页
    4.2 增强“阳光工场”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第43-48页
        4.2.1 小组活动前期准备第43-45页
        4.2.2 引导工作人员发现自身服务存在的问题第45-46页
        4.2.3 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第46-47页
        4.2.4 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运用能力第47-48页
5 结论与建议第48-51页
    5.1 结论第48页
    5.2 建议第48-51页
        5.2.1“阳光工场”现有工作方法需要科学化第48-49页
        5.2.2 需要引进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第49页
        5.2.3 争取社会政策和社会资源对“阳光工场”的扶持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个案工作介入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心理融入研究--以营口市H村为例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度以及依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