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个案工作介入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心理融入研究--以营口市H村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0-15页
1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第15-19页
    1.1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6页
        1.1.1 失地农民第15页
        1.1.2 农民市民化第15页
        1.1.3 城市化第15页
        1.1.4 心理融入第15-16页
    1.2 失地农民市民化心理融入相关理论第16-17页
        1.2.1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第16页
        1.2.2 赋权理论第16-17页
        1.2.3 优势视角理论第17页
    1.3 个案工作方法第17-19页
        1.3.1 个案工作含义第17页
        1.3.2 个案工作原则第17-18页
        1.3.3 个案工作目标第18-19页
2 失地农民市民化心理融入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9-26页
    2.1 失地农民市民化心理融入调查及现状分析第19-23页
        2.1.1 失地农民对市民生活的满意程度调查分析第19-21页
        2.1.2 失地农民对市民身份的认同程度调查分析第21-22页
        2.1.3 失地农民对基本保障情况的满意度调查分析第22-23页
    2.2 失地农民市民化心理融入存在问题第23-26页
        2.2.1 居住环境变迁带来的心理不适问题第23-24页
        2.2.2 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引发的心理不适问题第24-25页
        2.2.3 失地补偿待遇水平不高导致的心理不适问题第25-26页
3 个案工作介入失地农民市民化心理融入的实施过程第26-49页
    3.1 接案第26-28页
        3.1.1 案主背景资料第26-27页
        3.1.2 建立专业关系第27-28页
    3.2 预估第28-29页
        3.2.1 分析问题第28页
        3.2.2 认定问题第28-29页
    3.3 案例一服务过程第29-37页
        3.3.1 服务计划第29-30页
        3.3.2 服务实施第30-36页
        3.3.3 服务评估第36-37页
    3.4 案例二服务过程第37-42页
        3.4.1 服务计划第37-38页
        3.4.2 服务实施第38-42页
        3.4.3 服务评估第42页
    3.5 案例三服务过程第42-47页
        3.5.1 服务计划第42-43页
        3.5.2 服务实施第43-47页
        3.5.3 服务评估第47页
    3.6 结案第47-49页
4 结论与建议第49-53页
    4.1 结论第49-50页
    4.2 建议第50-53页
        4.2.1 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提供更多制度保障第50-51页
        4.2.2 倡导社会积极关注,构建和谐宽容氛围第51页
        4.2.3 提高社区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社区环境第51-52页
        4.2.4 社会工作服务促进失地农民自身能力建设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一第56-58页
附录二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沈阳市“阳光工场”智障员工就业服务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