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基碳量子点的制备及荧光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量子点背景 | 第11页 |
1.2 碳量子点的概述 | 第11-12页 |
1.3 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物理法 | 第13页 |
1.3.2 化学法 | 第13-15页 |
1.4 原料的概述 | 第15-17页 |
1.5 碳量子点发光性质的研究 | 第17-19页 |
1.6 碳量子点的修饰 | 第19-21页 |
1.6.1 功能化碳量子点 | 第20页 |
1.6.2 表面钝化及发光调控 | 第20-21页 |
1.7 碳量子点的复合 | 第21-22页 |
1.8 碳量子点的应用 | 第22-24页 |
1.8.1 生物传感器及生物分子的检测 | 第22-23页 |
1.8.2 荧光及多通道成像 | 第23-24页 |
1.9 论文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硝酸氧化法制备碳量子点 | 第26-45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2.2.1 实验步骤 | 第26-27页 |
2.2.2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27-28页 |
2.2.3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1页 |
2.3.1 不同参数对碳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2.3.2 碳量子点中碳元素存在形态的表征 | 第33-35页 |
2.3.3 碳量子点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35-40页 |
2.3.4 荧光量子产率计算 | 第40-41页 |
2.4 静电纺丝及扫描电镜分析与荧光性能检测 | 第41-42页 |
2.5 Scholl反应及相关理论推测 | 第42-4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 | 第45-53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8页 |
3.2.1 实验步骤 | 第45-46页 |
3.2.2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46-47页 |
3.2.3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47-4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2页 |
3.3.1 碳量子点中碳元素存在形态表征 | 第48-49页 |
3.3.2 碳量子点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49-51页 |
3.3.3 碳量子点荧光性能表征 | 第51-52页 |
3.3.4 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 | 第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探索提高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性能的方法 | 第53-63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54页 |
4.2.2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54-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2页 |
4.3.1 电渗析 | 第55-56页 |
4.3.2 中性膜 | 第56-57页 |
4.3.3 PEG改性碳量子点 | 第57-60页 |
4.3.4 利用超酸改性碳量子点 | 第60-61页 |
4.3.5 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3-6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3页 |
5.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及意义 | 第63-64页 |
5.3 今后工作建议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附录-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