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负摩阻力的概念 | 第10-14页 |
1.2.1 负摩阻力的形成机理及危害 | 第10-12页 |
1.2.2 影响负摩阻力的因素 | 第12页 |
1.2.3 我国规范关于负摩阻力的一些规定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桩基负摩阻力的试验研究 | 第14-16页 |
1.3.2 负摩阻力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6-17页 |
1.3.3 负摩阻力的理论分析研究 | 第17-19页 |
1.4 目前负摩阻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文研究的内容概要 | 第19-21页 |
1.4.1 目前负摩阻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模型试验概述 | 第21-31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模型箱及压桩设备 | 第21-22页 |
2.3 模型桩 | 第22-24页 |
2.3.1 模型桩选材与制作 | 第22-23页 |
2.3.2 模型桩标定 | 第23-24页 |
2.4 数据采集系统 | 第24-25页 |
2.5 土体参数 | 第25-26页 |
2.6 试验步骤 | 第26-29页 |
2.6.1 土样制备 | 第26-27页 |
2.6.2 试验压桩过程 | 第27-28页 |
2.6.3 加载方式 | 第28页 |
2.6.4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28-29页 |
2.7 误差分析 | 第29-30页 |
2.7.1 零点漂移 | 第29-30页 |
2.7.2 残余应力 | 第30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土体压缩性及成桩方式对端承桩负摩阻力的影响 | 第31-51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挤土单桩及群桩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31-41页 |
3.2.1 挤土单桩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3.2.2 挤土 2×2 群桩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41页 |
3.3 成桩方式对桩身负摩阻力的影响分析 | 第41-49页 |
3.3.1 不同成桩方式时的单桩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3.3.2 预钻孔 2×2 群桩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3.3.3 预钻孔法 3×3 群桩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土体压缩性及成桩方式对悬吊桩负摩阻力的影响 | 第51-72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挤土悬吊桩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62页 |
4.2.1 挤土悬吊单桩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5页 |
4.2.2 挤土 2×2 悬吊群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62页 |
4.3 成桩方式对悬吊桩的影响 | 第62-70页 |
4.3.1 成桩方式对悬吊单桩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2 成桩方式对 2×2 悬吊群桩的影响 | 第64-66页 |
4.3.3 预钻孔法 3×3 群桩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66-70页 |
4.4 约束条件对负摩阻力影响的分析汇总 | 第70-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模型试验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72-87页 |
5.1 引言 | 第72页 |
5.2 本章所用的土体本构模型 | 第72-75页 |
5.2.1 Mohr-Coulomb模型简介 | 第73页 |
5.2.2 Mohr-Coulomb强度准则在ABAQUS中的改进 | 第73-75页 |
5.3 三维数值模拟概述 | 第75页 |
5.4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5-76页 |
5.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6-85页 |
5.5.1 单桩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5.5.2 2×2 群桩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5.5.3 3×3 群桩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8-81页 |
5.5.4 桩周土压缩性对单桩负摩阻力的影响 | 第81-82页 |
5.5.5 桩端存在淤泥残渣时对桩身负摩阻力的影响 | 第82-84页 |
5.5.6 桩土接触面摩擦系数对桩身负摩阻力的影响 | 第84-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