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虚假诉讼防范与规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1页
第1章 民事虚假诉讼概述第11-22页
    1.1 民事虚假诉讼的概念第11-13页
    1.2 民事虚假诉讼的特征第13-16页
        1.2.1 民事虚假诉讼的表象合法性第13-14页
        1.2.2 民事虚假诉讼的主体特殊性第14页
        1.2.3 民事虚假诉讼双方当事人关系特殊第14-15页
        1.2.4 民事虚假诉讼甄别困难第15页
        1.2.5 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第15-16页
        1.2.6 受害对象的复数性第16页
    1.3 民事虚假诉讼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6-22页
        1.3.1 民事虚假诉讼与恶意诉讼第17-18页
        1.3.2 民事虚假诉讼与诉讼欺诈第18-20页
        1.3.3 民事虚假诉讼与诉权滥用、诉讼权利的滥用第20-22页
第2章 民事虚假诉讼的常发领域和危害及规制意义第22-28页
    2.1 民事虚假诉讼的常发领域第22-24页
    2.2 民事虚假诉讼的危害第24-27页
    2.3 规制民事虚假诉讼的意义第27-28页
第3章 我国法院防范与规制民事虚假诉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8-44页
    3.1 我国法院规制民事虚假诉讼的法律依据第28-31页
    3.2 我国各地法院防范与规制民事虚假诉讼出台的措施第31-32页
    3.3 我国法院防范与规制民事虚假诉讼所呈现的共同点第32-33页
    3.4 我国法院处理民事虚假诉讼存在的问题第33-44页
        3.4.1 法律制度上的问题第34-39页
        3.4.2 司法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第39-44页
第4章 完善民事虚假诉讼防范与规制措施的建议第44-52页
    4.1 法律制度上的完善建议第44-47页
        4.1.1 立法活动不断更新第44页
        4.1.2 民事证据制度的修正第44-45页
        4.1.3 明确民事侵权赔偿制度第45页
        4.1.4 完善“虚假诉讼罪”的相关规定第45-46页
        4.1.5 调整调解制度的适用第46页
        4.1.6 确立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第46-47页
    4.2 司法运行的完善建议第47-52页
        4.2.1 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诉讼运行模式第47-48页
        4.2.2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解决法院信息不畅第48页
        4.2.3 确立告知案件第三人机制第48-49页
        4.2.4 变革法官管理体制和提升司法工作人员素养第49页
        4.2.5 尝试建立审前审查程序第49-50页
        4.2.6 完善检察机关的监督和救济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阳离子单体结构对静电调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分散制备PMMA复合材料的影响
下一篇:饭店员工主动流失的原因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