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输水合物浆液流动特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水合物浆概述 | 第10-11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水合物浆宏观流动特性研究 | 第12-13页 |
1.3.2 水合物浆数值模拟研究 | 第13-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数值模拟方法 | 第16-27页 |
2.1 CFD方法优点 | 第16-17页 |
2.2 液固两相流基本控制方程 | 第17-18页 |
2.3 颗粒动力学模型 | 第18-20页 |
2.3.1 颗粒温度 | 第19-20页 |
2.3.2 颗粒压降梯度 | 第20页 |
2.4 边界层和近壁面处理 | 第20-22页 |
2.4.1 边界层分布 | 第21页 |
2.4.2 近壁面处理 | 第21-22页 |
2.5 单颗粒受力 | 第22-26页 |
2.6 求解策略和收敛标准 | 第26页 |
2.7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水合物浆流动影响因素 | 第27-35页 |
3.1 几何模型 | 第27-28页 |
3.2 影响因素 | 第28页 |
3.3 数值模型 | 第28-29页 |
3.3.1 连续性方程 | 第28-29页 |
3.3.2 动量方程 | 第29页 |
3.4 数值方法 | 第29-30页 |
3.5 模型正确性验证 | 第30-31页 |
3.5.1 网格独立性验证 | 第30页 |
3.5.2 数学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30-31页 |
3.6 结果和讨论 | 第31-3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水合物浆悬浮流动特性研究 | 第35-58页 |
4.1 几何模型 | 第36页 |
4.2 数值模型 | 第36-39页 |
4.2.1 连续性方程 | 第37页 |
4.2.2 动量方程 | 第37-38页 |
4.2.3 相间耦合 | 第38-39页 |
4.3 数值方法 | 第39页 |
4.4 管道横截面浆液流场分布规律 | 第39-47页 |
4.4.1 流速分布 | 第39-41页 |
4.4.2 浓度分布 | 第41-42页 |
4.4.3 湍动能分布 | 第42-45页 |
4.4.4 湍动能耗散率分布 | 第45-47页 |
4.5 管道沿线浆液流场分布规律 | 第47-49页 |
4.6 浆液流动压降梯度规律 | 第49-57页 |
4.6.1 压降梯度和流速关系 | 第49-50页 |
4.6.2 压降梯度和体积分数关系 | 第50-51页 |
4.6.3 弯曲段局部效应 | 第51-52页 |
4.6.4 等效压降梯度 | 第52-5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低流速水合物浆沉积流动特性研究 | 第58-76页 |
5.1 临界沉积速度模型 | 第58-66页 |
5.1.1 模型数值求解 | 第63-64页 |
5.1.2 模型计算结果和文献对比 | 第64-66页 |
5.2 床层沉积规律 | 第66-68页 |
5.2.1 沉积床分布 | 第66-67页 |
5.2.2 沉积床压降分布 | 第67-68页 |
5.3 床层厚度影响因素 | 第68-74页 |
5.3.1 粒径影响 | 第68-70页 |
5.3.2 速度影响 | 第70-71页 |
5.3.3 颗粒密度影响 | 第71-72页 |
5.3.4 体积分数影响 | 第72-73页 |
5.3.5 壁面条件影响 | 第73-74页 |
5.3.6 管径影响 | 第74页 |
5.4 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总结 | 第76页 |
6.2 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