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19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2 水稻育苗概况 | 第12-14页 |
1.2.1 水稻育苗的基质 | 第12-13页 |
1.2.2 水稻育苗的方法 | 第13页 |
1.2.3 水稻育苗的发展 | 第13-14页 |
1.2.4 水稻育苗的现状 | 第14页 |
1.3 菌糠概况 | 第14-17页 |
1.3.1 菌糠概念及成分结构 | 第14-15页 |
1.3.2 菌糠的利用价值 | 第15-16页 |
1.3.3 菌糠的利用现状与展望 | 第16-17页 |
1.4 垃圾土概况 | 第17-19页 |
1.4.1 垃圾土的产生及性质 | 第17-18页 |
1.4.2 垃圾土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2.1 试验基本情况 | 第19页 |
2.2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2.4 取样时间 | 第20页 |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0-22页 |
2.5.1 基质理化性状的测定 | 第20页 |
2.5.2 基质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 第20-21页 |
2.5.3 基质酶活性的测定 | 第21页 |
2.5.4 基质微生物生物量C、N的测定 | 第21页 |
2.5.5 基质营养成分的测定 | 第21页 |
2.5.6 水稻秧苗农艺性状的测定 | 第21页 |
2.5.7 水稻秧苗发根力的测定 | 第21页 |
2.5.8 水稻秧苗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21-22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3 结果分析 | 第23-37页 |
3.1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的物理特性 | 第23页 |
3.2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的微生物数量 | 第23-25页 |
3.3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的微生物生物量 | 第25-26页 |
3.4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的酶活性 | 第26-28页 |
3.4.1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的脲酶活性 | 第26-27页 |
3.4.2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的蔗糖酶活性 | 第27页 |
3.4.3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的酸性磷酸酶活性 | 第27-28页 |
3.5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的养分含量状况 | 第28-30页 |
3.5.1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的碱解氮含量 | 第28-29页 |
3.5.2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的速效磷含量 | 第29页 |
3.5.3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的速效钾含量 | 第29-30页 |
3.6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的秧苗品质状况 | 第30-37页 |
3.6.1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对秧苗株高的影响 | 第30-31页 |
3.6.2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对秧苗叶龄的影响 | 第31-32页 |
3.6.3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对秧苗茎基宽的影响 | 第32页 |
3.6.4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对秧苗单株根数的影响 | 第32-33页 |
3.6.5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对秧苗最长根长的影响 | 第33-34页 |
3.6.6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对秧苗发根力的影响 | 第34页 |
3.6.7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对秧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4-35页 |
3.6.8 不同配比水稻育苗基质对秧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4 讨论 | 第37-39页 |
4.1 垃圾土与菌糠的不同配比对水稻育苗基质物理特性的影响 | 第37页 |
4.2 垃圾土与菌糠的不同配比对水稻育苗基质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 垃圾土与菌糠的不同配比对水稻育苗基质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页 |
4.4 垃圾土与菌糠的不同配比对水稻育苗基质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38页 |
4.5 垃圾土与菌糠的不同配比对水稻秧苗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38-39页 |
5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