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漆黄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3页 |
1.2.2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 第13-14页 |
1.2.3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析法 | 第14页 |
1.2.4 电化学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1.2.5 荧光分光光度法 | 第15页 |
1.3 金属纳米粒子荧光增强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分析应用 | 第15-18页 |
1.3.1 金纳米粒子探针 | 第15-16页 |
1.3.2 银纳米粒子探针 | 第16-18页 |
1.4 铜离子的分析检测及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9页 |
第二章 漆黄素-纳米银-CTAB体系的荧光增强效应及相互作用研究 | 第29-51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1) 荧光光谱 | 第31页 |
(2) 荧光偏振 | 第31页 |
(3) 拉曼光谱 | 第31页 |
(4) 动态光散射 | 第31-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2.3.1 荧光光谱 | 第32-33页 |
2.3.2 实验最佳条件的选择 | 第33-39页 |
(1) pH值的影响和缓冲溶液的选择 | 第33-34页 |
(2) AgNPs浓度的影响 | 第34页 |
(3)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34-37页 |
(4) 试剂加入顺序影响及稳定性实验 | 第37页 |
(5) Fisetin选择性的荧光响应 | 第37-38页 |
(6) 黄酮以及金属离子的干扰 | 第38-39页 |
2.3.3 分析应用 | 第39-41页 |
(1) 工作曲线与检出限 | 第39-41页 |
(2) 在实际样品中检测Fisetin | 第41页 |
2.4 机理研究 | 第41-47页 |
2.4.1 共振光散射光谱 | 第41-42页 |
2.4.2 TEM图像 | 第42-43页 |
2.4.3 体系的动态光散射 | 第43-44页 |
2.4.4 体系的荧光偏振度 | 第44页 |
2.4.5 体系的拉曼光谱 | 第44-45页 |
2.4.6 紫外吸收光谱 | 第45-46页 |
2.4.7 体系的Zeta电势 | 第46-47页 |
2.5 结论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第三章 漆黄素-纳米银-Triton X-100体系的荧光增强效应及其相互作用研究 | 第51-70页 |
3.1 引言 | 第5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1-5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1) 荧光光谱 | 第52-53页 |
(2) 拉曼光谱 | 第53页 |
(3) 循环伏安曲线 | 第53页 |
(4) 漆黄素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3.3.1 荧光光谱 | 第53-54页 |
3.3.2 实验最佳条件的选择 | 第54-59页 |
(1) pH值的影响和缓冲溶液的选择 | 第54-55页 |
(2) AgNPs浓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3)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56-58页 |
(4) 试剂加入顺序影响及稳定性实验 | 第58页 |
(5) 金属离子的干扰 | 第58-59页 |
3.3.3 分析应用 | 第59-61页 |
(1) 工作曲线与检出限 | 第59-60页 |
(2) 实际样品测定 | 第60-61页 |
3.4 机理研究 | 第61-66页 |
3.4.1 纳米银的聚集行为 | 第61页 |
3.4.2 拉曼光谱 | 第61-62页 |
3.4.3 紫外吸收光谱 | 第62-63页 |
3.4.4 体系的疏水作用 | 第63-65页 |
3.4.5 Fisetin电化学活性 | 第65-66页 |
3.4.6 Fisetin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66页 |
3.5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第四章 Cu~(2+)对漆黄素-纳米银-CTAB体系的荧光猝灭效应研究及分析应用 | 第70-83页 |
4.1 引言 | 第7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0-71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70-71页 |
4.2.2 仪器 | 第71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78页 |
4.3.1 荧光光谱 | 第71-72页 |
4.3.2 实验最佳条件的选择 | 第72-77页 |
(1) pH值的影响和缓冲溶液的选择 | 第72-73页 |
(2) AgNPs浓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3)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74-75页 |
(4) Fisetin浓度的影响 | 第75页 |
(5) 试剂加入顺序影响及稳定性实验 | 第75-76页 |
(6) 金属离子的干扰 | 第76-77页 |
4.3.3 分析应用 | 第77-78页 |
(1) 工作曲线与检出限 | 第77-78页 |
(2) 实际样品测定 | 第78页 |
4.4 机理研究 | 第78-80页 |
4.4.1 紫外吸收光谱 | 第78-79页 |
4.4.2 共振光散射光谱 | 第79-80页 |
4.5 结论 | 第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