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重载足式机器人单关节驱动系统H_∞控制器的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来源、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重载足式机器人液压驱动基本形式简介第11-13页
    1.3 电液伺服控制策略现状第13-16页
    1.4 H_∞鲁棒控制理论第16-17页
        1.4.1 H_∞鲁棒控制理论实质第16页
        1.4.2 H_∞鲁棒控制理论发展现状第16-17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关节伺服驱动系统的建模仿真第18-32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关节伺服驱动系统工作原理第18-19页
    2.3 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第19-27页
        2.3.1 泵控动力机构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9-22页
        2.3.2 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动机及其调速系统建模第22-27页
        2.3.3 齿轮泵数学模型推导第27页
        2.3.4 位移传感器数学模型第27页
    2.4 关节驱动电液伺服系统的模型的建立及系统特性分析第27-28页
    2.5 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第28-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鲁棒控制器的设计第32-53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H_∞问题及 H_∞混合灵敏度问题第32-37页
        3.2.1 标准 H_∞问题第32-33页
        3.2.2 标准 H_∞设计问题假设条件第33-34页
        3.2.3 H_∞混合灵敏度问题第34-35页
        3.2.4 奇异 H_∞问题第35-36页
        3.2.5 扩展 H_∞方法第36-37页
    3.3 关节伺服驱动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及鲁棒性能第37-38页
        3.3.1 鲁棒稳定性条件第37页
        3.3.2 鲁棒性能条件第37-38页
    3.4 H_∞控制器求解第38-44页
        3.4.1 模型摄动加权函数的选取原则及加权函数W_T(s)的选取第38-40页
            3.4.1.1 模型摄动加权函数的选取原则第38-39页
            3.4.1.2 加权函数W_r(s)的选取第39-40页
        3.4.2 系统性能加权函数的选取原则及加权函数W_s(s)的选取第40-43页
            3.4.2.1 系统性能加权函数的选取原则第41-42页
            3.4.2.2 系统性能加权函数的选取第42-43页
        3.4.3 控制输出加权函数W_u(s)的选取原则及加权函数W_u(s)的选取第43页
        3.4.4 扩展加权函数的综合选取第43页
        3.4.5 鲁棒控制器的设计第43-44页
    3.5 古典PID控制器设计及前馈校正环节设计第44-46页
    3.6 两种控制器控制性能分析仿真验证第46-52页
        3.6.1 两种控制器阶跃响应比较第46-47页
        3.6.2 两种控制器跟踪性能仿真验证第47-49页
        3.6.3 H_∞控制鲁棒控制性能第49-50页
        3.6.4 粘度系数变化时, H_∞控制器鲁棒性及鲁棒性能第50-52页
    3.7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关节驱动伺服系统实验研究第53-63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新型直驱容积伺服关节驱动系统的组成第53-55页
        4.2.1 控制系统硬件组成第53-54页
        4.2.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54-55页
    4.3 实际系统扩展 H_∞混合灵敏度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第55-58页
        4.3.1 关节伺服驱动系统数学模型的辨识第55-58页
        4.3.2 扩展 H_∞混合灵敏度控制器的求解第58页
    4.4 关节伺服驱动系统的实验研究第58-62页
        4.4.1 系统空载时的信号响应第58-60页
        4.4.2 系统带载时的信号响应第60-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对参类饮料中皂苷类成分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富集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分床和排样算法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