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基于Fast-AIC算法的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及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微地震监测方式对比分析第13-16页
        1.2.2 微地震事件识别技术研究现状第16页
        1.2.3 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技术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微地震事件识别方法第20-34页
    2.1 微地震监测数据形成及特点第20-22页
        2.1.1 射孔信号的形成及特点第20-21页
        2.1.2 微地震信号的形成及特点第21-22页
    2.2 传统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第22-25页
        2.2.1 STA/LTA法基本原理及应用第22-24页
        2.2.2 传统STA/LTA法识别微地震事件存在的缺陷第24-25页
    2.3 基于射孔信号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第25-33页
        2.3.1 有前期射孔数据时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第25-30页
        2.3.2 无前期射孔数据时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第30页
        2.3.3 基于射孔信号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适用范围第30-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方法第34-42页
    3.1 常规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方法第34-38页
        3.1.1 MER法拾取初至基本原理及应用第34-35页
        3.1.2 分形维法基本原理及应用第35-37页
        3.1.3 传统AIC法基本原理及应用第37-38页
    3.2 Fast-AIC算法的基本原理及优势第38-41页
        3.2.0 Fast-AIC算法的基本原理第38-39页
        3.2.1 Fast-AIC法的准确性验证第39-40页
        3.2.2 Fast-AIC法的高效计算效率验证第40-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基于Fast-AIC算法的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及自动识别方法第42-51页
    4.1 本文方法基本原理第42-46页
        4.1.1 局部数据选取原则第43-45页
        4.1.2 Curvelet变换阈值去噪基本原理第45-46页
    4.2 模拟数据试算第46-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5章 野外数据处理第51-60页
    5.1 有射孔数据时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及自动识别第52-55页
    5.2 无射孔数据时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及自动识别第55-58页
    5.3 本文方法与常规初至拾取方法对比分析第58-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6.1 全文总结第60-61页
    6.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老年人的深圳南山区生活性街道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下一篇:北京市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与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