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模型观测器的CT图像病灶检测及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专用术语注释表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医学图像质量的含义第13-14页
        1.2.2 医学图像评价分类第14-15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5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5-17页
第二章 基于模型观测器的医学图像评价第17-27页
    2.1 相关数学模型第17-19页
        2.1.1 信号模型第17-18页
        2.1.2 图像背景模型第18-19页
    2.2 模型观测器第19-22页
        2.2.1 信号检测模型第19页
        2.2.2 理想观测器第19-20页
        2.2.3 线性观测器第20页
        2.2.4 非预白化匹配观测器第20页
        2.2.5 霍特林观测器第20-21页
        2.2.6 通道机制第21页
        2.2.7 通道化的霍特林观测器第21-22页
    2.3 ROC曲线第22-25页
        2.3.1 ROC曲线起源第22页
        2.3.2 ROC曲线的定义第22-24页
        2.3.3 ROC曲线扩展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人类视觉系统第27-31页
    3.1 HVS概述第27-29页
        3.1.1 HVS的特性第27-29页
    3.2 基于HVS特性的图像质量评价模型第29-30页
        3.2.1 Daly模型第30页
        3.2.2 Lubin模型第30页
        3.2.3 Watson模型第30页
    3.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基于CJO的CT图像评价第31-43页
    4.1 减性信号检测模型第31页
    4.2 CJO模型观测器第31-38页
        4.2.1 联合检测与估计第31-32页
        4.2.2 参数估计第32-33页
        4.2.3 信号检测第33-34页
        4.2.4 通道的选择第34-36页
        4.2.5 规格化因子的计算第36页
        4.2.6 具体实验步骤第36-37页
        4.2.7 Tikhonov正则化第37-38页
    4.3 仿真实验第38-41页
        4.3.1 实验参数设置第38页
        4.3.2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8-41页
    4.4 加性信号仿真实验第41页
    4.5 结论第41页
    4.6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五章 基于PCJO的CT图像评价第43-50页
    5.1 病灶的定位以及测试图像块的选择第43-44页
    5.2 PCJO观测器第44-45页
    5.3 仿真实验第45-49页
        5.3.1 实验图像第45页
        5.3.2 医生诊断实验第45页
        5.3.3 PCJO仿真实验第45-46页
        5.3.4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6-48页
        5.3.5 加性病灶诊断脑部实验第48-49页
        5.3.6 结论第49页
    5.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0-51页
    6.1 总结第50页
    6.2 展望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作者简介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知语言学》(第五章)翻译项目报告
下一篇:视频运动目标提取的方法研究及其在安检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