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甘谷驿油田元龙寺区块长6油层组油藏富集规律及有利区预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8页
    1.2 研究现状第8-11页
        1.2.1 国内外石油勘探开发现状第8-9页
        1.2.2 相关学科研究现状第9-10页
        1.2.3 研究区勘探开发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 技术路线第12页
    1.5 完成的工作量第12-14页
第二章 油田地质概况第14-16页
    2.1 构造背景第14页
        2.1.1 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第14页
        2.1.2 构造单元划分第14页
    2.2 沉积背景第14-16页
第三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16-25页
    3.1 区域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方法第16-18页
        3.1.1 地层总体特征第16页
        3.1.2 地层划分的标志及方法第16-17页
        3.1.3 延长组各段特征第17-18页
    3.2 研究区地层划分与对比第18-25页
第四章 构造特征第25-34页
    4.1 总体构造特征第25页
    4.2 长6油层组顶构造第25页
    4.3 长6油层组砂顶构造第25-34页
第五章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第34-59页
    5.1 物源方向分析第34页
    5.2 盆地沉积体系分析第34-36页
    5.3 沉积相划分标志第36-40页
        5.3.1 沉积学标志第36-37页
        5.3.2 古生物标志第37-39页
        5.3.3 测井相特征第39-40页
    5.4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第40-43页
    5.5 沉积相与砂体展布第43-58页
        5.5.1 沉积微相图的编制方法第43-45页
        5.5.2 沉积相展布特征第45-50页
        5.5.3 砂体展布特征第50-58页
    5.6 储层参数第58-59页
第六章 油藏富集规律第59-68页
    6.1 油藏分布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和储层物性的控制第59页
    6.2 油藏分布主要受构造的控制第59-60页
    6.3 油气的分布受盖层遮挡条件的控制第60-68页
第七章 有利区预测第68-81页
    7.1 长6油层组有利区带评价原则第68-69页
    7.2 长6油层组有利区带预测第69-81页
        7.2.1 长61油层亚组有利区带预测第71-78页
        7.2.2 长63油层亚组有利区带预测第78-81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认识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生态观及其培育研究--基于天津市高校的实证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