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银行独立保函业务的风险管理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第2章 银行独立保函业务现状 | 第11-17页 |
2.1 法律与司法现况 | 第11-13页 |
2.1.1 法律背景 | 第11-12页 |
2.1.2 司法解释出台原因 | 第12-13页 |
2.2 独立保函特点 | 第13-15页 |
2.3 银行在独立保函中的优势 | 第15-16页 |
2.4 银行独立保函业务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第3章 独立保函与从属性保函 | 第17-24页 |
3.1 独立保函与从属性保函的基本区别 | 第17-18页 |
3.2 独立保函的判断及识别 | 第18-19页 |
3.3 独立保函在我国发挥的作用 | 第19-24页 |
第4章 银行独立保函的主要风险 | 第24-27页 |
4.1 司法解释出台对保函各当事方的影响 | 第24页 |
4.2 独立保函项下银行风险 | 第24-27页 |
4.2.1 来自申请人的风险 | 第24-25页 |
4.2.2 来自受益人的风险 | 第25-26页 |
4.2.3 来自担保人的风险 | 第26页 |
4.2.4 来自反担保人的风险 | 第26-27页 |
4.2.5 来自担保项目的风险 | 第27页 |
第5章 银行独立保函风险管理 | 第27-34页 |
5.1 开立前的风险评估 | 第27-31页 |
5.1.1 对申请人的审查 | 第28页 |
5.1.2 对受益人的审查 | 第28页 |
5.1.3 对担保项目的审查 | 第28-29页 |
5.1.4 对反担保人与反担保函的审查 | 第29-31页 |
5.2 开立时的风险控制 | 第31-32页 |
5.2.1 避免歧义或争议条款 | 第31页 |
5.2.2 使用单据化条款描述 | 第31-32页 |
5.3 开立后的风险管理 | 第32-34页 |
5.3.1 关注客户资信变化 | 第32-33页 |
5.3.2 关注项目进展情况 | 第33页 |
5.3.3 合理应对保函索赔 | 第33页 |
5.3.4 重视止付业务 | 第33-34页 |
5.3.5 与涉诉各方保持良好沟通 | 第3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