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20家企业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4-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2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第18-25页
    2.1 文献综述第18-22页
        2.1.1 国外研究文献第18-20页
        2.1.2 国内研究文献第20-21页
        2.1.3 国内外文献综合评述第21-22页
    2.2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相关概念第22-23页
        2.2.1 银行债权第22页
        2.2.2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界定第22-23页
    2.3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25页
        2.3.1 优序融资理论第23页
        2.3.2 行为财务理论第23-24页
        2.3.3 危机管理理论第24-25页
3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状及表现理论分析第25-37页
    3.1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状分析第25-28页
        3.1.1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地区分布特征第25-26页
        3.1.2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业分布特征第26-27页
        3.1.3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时间演变特征第27-28页
    3.2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手段形式第28-30页
        3.2.1 通过非正常关联交易逃避银行债权第28页
        3.2.2 通过转移利润造成亏损假象第28页
        3.2.3 通过转移或隐匿资产逃废银行债务第28-29页
        3.2.4 通过瞒报虚报财务信息或提供产权不清的担保逃废银行债务第29页
        3.2.5 通过改制重组等手段逃废银行债务第29页
        3.2.6 通过转户或多头开户的形式逃避债权银行对贷款的监管第29-30页
        3.2.7 通过套用政策造成违规破产流失银行债权第30页
        3.2.8 通过拒不执行已生效的法律文书逃废银行债务第30页
    3.3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产生的原因第30-34页
        3.3.1 企业自身原因第30-31页
        3.3.2 银行原因第31-32页
        3.3.3 制度与监管的原因第32-33页
        3.3.4 宏观环境原因第33-34页
    3.4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产生的后果第34-37页
        3.4.1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第34-35页
        3.4.2 企业信用等级下降影响再融资第35页
        3.4.3 加大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第35-36页
        3.4.4 破坏信用环境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第36-37页
4 2013-2015年黑龙江省H市20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案例分析第37-44页
    4.1 黑龙江省H市20家企业的行业背景第37-38页
    4.2 黑龙江省H市20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手段特征第38-41页
        4.2.1 利用改制出售绩优子公司遗留债务无人承担第38-39页
        4.2.2 企业重组过程中以不良资产置换优良资产非法逃债第39页
        4.2.3 通过拒不执行已生效的法律文书逃废银行债务第39-40页
        4.2.4 企业债务人违法处置破产财产逃债第40页
        4.2.5 企业在承包租赁经营过程中逃逸债第40-41页
    4.3 黑龙江省H市20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产生的后果影响第41-43页
        4.3.1 逃债行为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利益第41页
        4.3.2 逃债造成银行大量不良金融资产第41-42页
        4.3.3 逃债行为助长企业失信第42页
        4.3.4 扰乱地方经济秩序第42页
        4.3.5 妨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第42-43页
    4.4 黑龙江省H市20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案例启示第43-44页
5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治理对策第44-50页
    5.1 企业角度第44-45页
        5.1.1 企业应注重自身经营能力保持稳健经营第44页
        5.1.2 提高企业对银企关系紧密性的认识第44页
        5.1.3 管理层要注重企业诚信度培育第44-45页
        5.1.4 企业要有自身还贷的压力与动力第45页
    5.2 银行角度第45-46页
        5.2.1 贷前注重加强调查举措第45页
        5.2.2 加强贷后管理机制第45-46页
        5.2.3 加大事后的清收处置力度第46页
        5.2.4 银行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维护债权第46页
    5.3 法律制度与监管角度第46-48页
        5.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46-47页
        5.3.2 明确地方政府在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中应负的责任第47页
        5.3.3 财政监督机构要加强财政监管第47页
        5.3.4 完善重整准入资格审查程序第47-48页
    5.4 宏观环境治理角度第48-50页
        5.4.1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第48-49页
        5.4.2 优化社会信用环境第49页
        5.4.3 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建设第49页
        5.4.4 建立从外部迫使企业主动还贷的强有力的制约机制第49-50页
结论与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状况--对衡阳市4名初中语文教师的个案研究
下一篇:三种常用教学法在语文课与对外汉语课中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