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英的歌唱艺术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一、绪论 | 第9-11页 |
二、郭兰英的艺术生平 | 第11-15页 |
(一) 时代背景 | 第11-12页 |
·年代独唱歌曲的创作 | 第11页 |
·年代新歌剧的诞生 | 第11页 |
3、解放后新歌剧创作的繁荣 | 第11-12页 |
(二) 曲折的学艺道路 | 第12-13页 |
1、幼年时过人的音乐天赋 | 第12页 |
2、太原艰辛的学艺经历 | 第12-13页 |
3、走革命文艺的道路 | 第13页 |
(三) 辉煌的艺术成果 | 第13-15页 |
1、戏曲方面的艺术成就 | 第13-14页 |
2、歌剧方面的艺术成就 | 第14页 |
3、民歌方面的艺术成就 | 第14-15页 |
三、郭兰英淳朴的民族民间风格 | 第15-19页 |
(一) 借鉴传统戏曲中的咬字方法 | 第15-16页 |
(二) 借鉴传统戏曲的形体表演程式 | 第16-17页 |
(三) 借鉴传统戏曲中的润腔方法 | 第17-19页 |
四、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繁荣 | 第19-22页 |
(一) 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 | 第19-20页 |
1、民族歌曲创作的繁荣 | 第19页 |
2、民族声乐唱法的不断进步 | 第19-20页 |
3、民族声乐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提高 | 第20页 |
(二) 传统歌唱形式与当今民族唱法的比较 | 第20-22页 |
1、传统声乐唱法的优点 | 第20页 |
2、当今民族声乐唱法的优点 | 第20-21页 |
3、两种唱法的缺点比较 | 第21-22页 |
五、郭兰英的歌唱艺术对当今民族声乐发展的启示 | 第22-25页 |
(一) 植根民间广博众长 | 第22-23页 |
1、深入民间 | 第22页 |
2、兼收并蓄 | 第22-23页 |
(二) 给当今民族声乐发展的启示 | 第23-25页 |
1、深入基层 | 第23页 |
2、勇于独创 | 第23-25页 |
六、结论 | 第25-27页 |
(一) 立足中国传统声乐文化根基 | 第25页 |
(二) 借鉴外来一切有利因素 | 第25-26页 |
(三) 兼收并蓄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后记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