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二十一世纪初以来琵琶音乐发展的概况 | 第14-17页 |
1.1 前言 | 第14-15页 |
1.2 二十一世纪初琵琶音乐多元化发展的概况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多元化的琵琶音乐形成的原因 | 第17-19页 |
2.1 历史的积淀 | 第17页 |
2.2 社会思潮的影响 | 第17页 |
2.3 受众面审美的需求 | 第17-18页 |
2.4 科学技术的发展 | 第18-19页 |
第三章 二十一世纪初琵琶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 第19-27页 |
3.1 琵琶音乐题材的多元化发展 | 第19-23页 |
3.2 琵琶音乐移植改编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 第23-24页 |
3.3 琵琶音乐创作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 第24-27页 |
第四章 二十一世纪初琵琶音乐表演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 第27-31页 |
4.1 多元融合打破传统表演模式 | 第27-29页 |
4.1.1 “指上天下”,享誉天下——以“指上天下——赵聪与中央民族乐团琵琶专场音乐会”为例 | 第27-28页 |
4.1.2 雨后春笋般的现代琵琶表演形式多元化 | 第28-29页 |
4.2 多元融合打破传统琵琶形制 | 第29-31页 |
第五章 二十一世纪初琵琶音乐多元化发展的利弊分析 | 第31-34页 |
5.1 利:传承发扬民族音乐精髓,丰富愉悦大众精神生活需求 | 第31-32页 |
5.1.1 促进琵琶音乐的传承 | 第31页 |
5.1.2 丰富精神生活 | 第31-32页 |
5.2 弊:盲目仿效追风抑制发展 重形式轻内容难久远 | 第32-34页 |
5.2.1 仿效成风 | 第32页 |
5.2.2 重形式轻内容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