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概念解释 | 第11-12页 |
1.2.1 城市管理 | 第11页 |
1.2.2 市容环境管理 | 第11-12页 |
1.2.3 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2 大连市市容环境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 第17-30页 |
2.1 大连市市容环境管理现状 | 第17-18页 |
2.1.1 大连市的自然情况 | 第17页 |
2.1.2 大连市市容管理体制沿革和现状 | 第17-18页 |
2.2 大连市市容管理取得的成绩 | 第18-23页 |
2.2.1 园林绿化水平大幅提升 | 第18-19页 |
2.2.2 城市排水建设稳步推进 | 第19页 |
2.2.3 环卫设施建设已形成体系 | 第19-20页 |
2.2.4 市政设施管护日趋科学完善 | 第20页 |
2.2.5 城市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发展 | 第20-23页 |
2.3 大连市市容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2.3.1 市容管理组织体制仍未理顺 | 第22页 |
2.3.2 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22页 |
2.3.3 市容管理方式方法比较落后 | 第22-23页 |
2.3.4 公众参与程度不高 | 第23-24页 |
2.4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上的问题成因分析 | 第24-30页 |
2.4.1 市容管理法律法规滞后 | 第24-25页 |
2.4.2 领导者对市容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 | 第25页 |
2.4.3 执法者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 第25-27页 |
2.4.4 民众对市容环境管理工作缺乏理解和支持 | 第27-28页 |
2.4.5 城市化发展背景对市容环境管理造成压力 | 第28-30页 |
3 大连市市容环境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30-41页 |
3.1 国内外优秀市容环境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30-32页 |
3.1.1 国外优秀城市经验借鉴 | 第30页 |
3.1.2 国内一线城市经验借鉴 | 第30-31页 |
3.1.3 国内同类型二线城市经验借鉴 | 第31-32页 |
3.2 大连市市容环境管理水平提升的方案设计 | 第32-38页 |
3.2.1 大连市市容管理方案的指导思想——城市模块化 | 第32-33页 |
3.2.2 大连市市容管理方案的原则标准 | 第33-35页 |
3.2.3 大连市市容管理方案的具体内容 | 第35-38页 |
3.3 大连市市容环境管理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 第38-41页 |
3.3.1 大连市市容管理方案的理论可行性 | 第38-39页 |
3.3.2 大连市市容管理方案的实践可行性 | 第39-41页 |
4 全面提升大连市容环境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第41-46页 |
4.1 加强政府指导 | 第41-42页 |
4.1.1 完善法律法规 | 第41页 |
4.1.2 加强宣传教育 | 第41页 |
4.1.3 引导民众参与 | 第41-42页 |
4.2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 第42-43页 |
4.2.1 建立联动协调机制 | 第42页 |
4.2.2 完善城市管理考核机制 | 第42页 |
4.2.3 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常态化 | 第42-43页 |
4.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第43页 |
4.4.1 加快路网建设改造 | 第43页 |
4.4.2 增强环境承载能力 | 第43页 |
4.4.3 完善惠民服务设施 | 第43页 |
4.5 改善城市管理体系 | 第43-44页 |
4.5.1 理顺管理和执法关系 | 第43-44页 |
4.5.2 建立市容环境管理工作问责制 | 第44页 |
4.6 建设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 | 第44-46页 |
4.6.1 构建和谐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创新型城市 | 第45页 |
4.6.2 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 第45页 |
4.6.3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市容环境管理水平 | 第45页 |
4.6.4 化解管理疑难,增强市容环境管理能力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